close
嵐山也是讓我念念不忘的。不管是從嵐電、JR或者巴士站下車後,走過渡月橋,看看桂川以及嵯峨野的山光水色,還有神社寺院,每個角落都讓人流連忘返。不過冬季觀光小火車沒開,保津川遊船實在是因為太冷所以興趣缺缺,即使如此仍不減此地的魅力。

嵐山

搭公車從嵐山公園下車後,就已經為美景所吸引,渡月橋橫跨桂川兩岸,冬季河水量不豐沛,河川或許本身缺乏了一些生氣,但是在河面上棲息的飛鳥倏地飛起,也帶來另一種生命力。雖然陽光跟無雲的藍天很誘人,但是氣溫真是低得不像話,即使曬著太陽卻一點也不暖和,可是把照片給其他人看都有種以為很溫暖的感覺。上次的嵐山行是騎著腳踏車,以金閣寺為終點一路經過仁和寺、廣澤池等處,而這次在嵐山花了更多的時間,把上次沒有進去的天龍寺還有錯過的竹林小徑、野宮神社等地補齊。

嵐山除了著名的寺院之外,美空雲雀紀念館應該是不少喜歡演歌的人會前來朝聖的地方,不過入場費過高(五百多台幣),即使這兩次來京都到了嵐山,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踏進去(假如真的走進去那就苦了同行的人),所以兩次都是經過門口後,拍了張照片又繼續往前走。這位風華絕代的歌姬,拿來跟法國的Edith Piaf相比是足可匹敵的,在演唱會還不甚流行的年代,美空雲雀開此風氣征服全日本民眾。拜網路科技發達所賜,每當在網路上看到她演唱會的一些片段,還是會讓人非常感動。(真糟糕,寫到這邊不知不覺的又在網路上找了一些他的影片來回味,真是沒完沒了Orz)

嵐山(美空雲雀紀念館)

既然小火車跟保津川都不在規劃範圍中,嵐山的行程就避得非常單純,純然只是在這個小區域中散步參觀寺院而已。雖然單純,但天龍寺中我們也待了將近兩個鐘頭。大本山天龍寺的石柱佇立在參拜路口,從門口一路走進寺院本體還會路過許多座小寺院,這個區域幾乎就是個寺廟集合體。這段道路相當寧靜,經過的一座荷花池只剩下枯萎的蓮蓬與枝梗,滿片蕭瑟。

天龍寺的參訪分成諸廳堂與庭院兩部份。廳堂的部份相當少見脫鞋進入後就一路光著腳參觀庫裡、大小方丈,並且可以穿過墊著木片的長廊,優雅地走向最底端的多寶殿。日本的歷史我一向不熟,雖然他們也經過南北朝,也有戰國時代,但是順序我從來沒有搞懂過。天龍寺的建造據說與後醍醐天皇有關,不過人物間細部的恩怨情仇就懶得細看了,雖然旅行的過程中能夠知道自己看的古蹟具備的時代背景還有其中的故事是很棒的事情,但是拋開這些沉重的歷史壓力以純粹欣賞風景的方式隨性漫遊也是很吸引人。所以我們就這樣東晃西瞧,依傍著後方小丘建造而成的庭院使整座寺院有著地形起伏變化,園景更加錯落有致。雖然京都的很多寺院參觀都要收門票(確實是旅遊時不小的開銷),但是這些著名寺院即使收費人潮依舊絡繹不絕。廳堂部份參觀完畢穿上鞋子改換參觀庭院。包圍著建築的庭園造景山水兼備,寺院後倚龜山公園,大片的竹林經風吹後颯颯的聲響感覺讓氣溫似乎又驟降了幾度。夏天這種感覺涼爽舒服,冬天可會讓人摟著身子直打哆嗦。

天龍寺

嵐山的路標相當清晰,重要景點的標示皆一清二楚。離開天龍寺後沒幾步路就見到竹林小徑的指標。竹林小徑的名氣與臥虎藏龍相輔相成,那片玉嬌龍與李慕白在竹林上的決鬥據說就是在此處取景。竹林高拔,陽光只透過縫隙打入小徑上;鐵道行駛過,火車的機械聲穿透靜謐的林道間,驚鴻一瞥。只是漫步竹林中縱使悠哉浪漫,但我還是比較期待暖陽能夠肆無忌憚的打在身上,實在是因為風颼颼的颳著很不舒服。

竹林小徑

當一座黑木鳥居映入眼簾時,就代表到野宮神社了。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神社,不過當今天皇的兩位兒子(德仁、文仁親王)都前來參拜過,甚至德仁還在此種了一棵樹,特別立碑留念。這座神社其實是”被選到伊勢神宮奉侍的皇女為了齋戒沐浴而居住過的遺址(引述神社的介紹文字)”,其歷史悠久,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被多次提及,我記得在古早的年代曾經看過源氏物語,後來沒有耐心看完,中途放棄。

這趟旅行在京都的天氣幾乎都維持著早上大晴天,而下午雲層漸厚轉陰的模式,但是到傍晚太陽又會漸漸探出頭讓人看到夕陽。在嵐山這天也不例外,離開野宮神社陽光還是燦爛得緊,不過吃碗拉麵解決午餐後,冷風讓人只想把雙手插在口袋並縮著頭,等公車時看到路旁有賣現烤糯米丸子還有甜點的攤販,就忍不住嘴饞買了一串來過過癮,雖然沾著像醬油膏一樣的丸子吃起來不見得很高明,但是在那當下嘴巴暖暖的感覺就是很舒服。

野宮神社

搭上公車先參觀仁和寺,隨意晃晃後就轉前往上次沒有去過的龍安寺。龍安寺最著名的就是方丈前庭的石園。龍安寺的庭院雖不精奇(甚至有些平凡),但這座禪宗風格的石園其”淡”的特色早已讓它擠身於名庭之列,再經由英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加持後,果然不同凡響,現在不管是誰來到這邊,都會在方丈前的台階上坐上一會兒,去體會一番那”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到底這石頭是表現著山水,還是有其他情境上的投射,早就已經不可考,但是這十五顆石頭讓大家各憑想像力在這邊成排而座,足見其特殊的吸引力。

龍安寺

庫裡與方丈的通道上另外擺著一巨幅書法屏風,由明治時代的漢學家寺西乾山寫著陶淵明的詩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與石庭交相輝映,兩者似乎都在說明著心主宰著一切、境由心生的道理,果然是所屬禪宗的寺院,連庭景佈置也都時時與教義切合。龍安寺基本背景:臨濟宗妙心寺派之寺院,而臨濟宗為禪宗南宗的五個流派之一。而禪宗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為達摩創始,最著名的則為六祖慧能大師。五祖弘忍因慧能所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而傳予衣缽,命為傳人。這則故事至今仍為許多人所知曉。

龍安寺

只是這天的京都白天氣溫實在很低,坐在方丈的木階上沒多久就讓人冷得打哆嗦,想起來走走路稍微暖暖身,看來實在是缺乏那種靜定的慧根啊。天氣冷也不是只有身體會反映,連電池動不動就呼叫”沒電”(為了拍陶淵明這首詩我可是用手溫電池溫了好一陣子才成功拍下),大概表示裡頭的電解質已經冷到要結凍了。記得當時在捷克、匈牙利玩的時候就是因為溫度太低,結果電池常常出現沒電的訊息,當時也不以為意,後來回德國後發現有些電池不管怎麼充電很容易就放電光了,所以才想到大概是裡頭的電解質結凍後撐壞電池內部的構造所致。所以這次發現這種現象後也特別小心幫電池”保暖”。

從天龍寺離開後也將近傍晚,嵐山行程也就此結束。等下次有機會,再來搭觀光列車或者遊川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