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深圳已經一個月,這段時間除了安頓之外,似乎沒有特別到哪邊去走走,對於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也只是上次一月的造訪,如臺北與新竹的綜合體:高樓林立且購物商圈在城市中分散各地,而走進科技園中一棟棟公司行號的大樓或廠房,又像是在竹科規劃整齊的道路間漫行。中國發展中的城市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無盡的高樓往上竄昇,但是在水泥叢林中又夾雜著大面積的公園,硬體方面的進展總是遠勝於人民的軟素質。

P1160396

經過了第一印象後,接著面對的問題當然是在這邊找房。為了找到一個棲身之地,在出發之前已經透過網路大致搜尋了一下價格。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當地才知道原來在網路上寫的價格通常都會比真正價格還低,主要是仲介業者希望透過比較低的價格吸引人點選,達到比較容易成交的目的。所以一開始在找房這部分就先經歷一些文化衝擊。為了能夠選擇一個交通方便並且環境不錯的小區,房租當然就不會太便宜。當時有同事建議我如果想要住便宜一點可以到關外去(大致往寶安方向),但我實在太懶惰,所以還是覺得離公司近比較好,所以就選擇了附近的一個小區租房。在中國這邊也有所謂的明星學校,所以有些建商以學位房作為號召,吸引有小孩家庭的目光。雖然一所學校旁邊有五到十個小區不等,但真正有優先入學權利的小區可能只有一半左右(這也就是所謂的學位房),因此那些排不到的小區,就跑去跟當地政府抗議。結果當地政府發了公告要開放後,這些原本有優先權的小區開始在社區的公告欄貼起抗議聲明,還在小區門口綁上白布條、辦了居民的連署活動,希望政府能夠撤銷這道命令,直到這邊學校擴建完畢才開放。現在這項抗議活動還在進行中,我也不曉得當地政府是否做了什麼樣的回應,但是可以想像這種搶進明星學校的心態似乎在東亞地區特別瘋狂,尤其人口密度越高的都會區越是如此。另外一個現象是這些小區的一二樓除了當作店面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才藝補習班,這些小公主小王子們在裡面上課,他們的僕人們(父母親)就在外面看著教室內的實況轉播,看著他們的寶貝在裡頭的狀況。也難怪大陸這邊的同事感嘆養小孩很貴,但是他們還是前仆後繼一直生。

大城市什麼都很大,但是不是大而無當就見仁見智了。我記得大約十幾年前曾經到過北京一次,那時候鑽進新華書店裡頭覺得好大好大,但是裡面的書真正覺得有趣的似乎不多,一種綜合型的書店,卻看不到一些獨具的巧思或特色。深圳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城區不斷地擴展,馬路高架還有地鐵密集的開設,公車路網也密集,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其實在深圳是相當划算的一種交通方式。單趟約人民幣兩元起跳,假如有深圳通的話公車還可以有八折的優惠,和臺北的捷運與公車相比還更便宜,雖然臺北的大眾交通工具已經算是很便宜的了。但是人行穿越道其實並不大符合行人的設計,很多大馬路將左右兩邊的小路劃開,但是行人穿越道或者天橋卻在下方兩三個路口才出現。或許會問說,為什麼不乾脆直接穿越算了?這種大馬路通常中間的分隔島都種滿植物,完全不留給行人通過的空隙,或者用大約人高的鐵欄杆隔開,不然就是八線或十線道的大小,這樣直接衝過去實在是跟自己的小命過意不去。但是這樣對於行人相當不友善的設計在這邊經常可見,而深圳市的交通還是經常塞車塞到翻過去。所以我想這方面應該還有很多改善空間才對。

相較於台灣三五步就買得到咖啡來說,這邊要找一杯咖啡真的很不容易。之前在臺北工作,公司的茶水間裡備有咖啡機還有咖啡粉,每天早上進辦公室後磨豆與煮咖啡衝出的香味讓每個原本還惺忪的腦袋甦醒。這邊在公司中找咖啡真的不容易,一個幾百人的建築裡我所知道的咖啡機只有三台,許多同事還是喜歡用煮水機煮開水然後自己泡茶,咖啡在這邊只是少數人(尤其是老外)的飲料。在公司不容易找咖啡,在外頭的街道上也不容易,像Cama或者便利商店中這樣的平價咖啡似乎都看不到,只有什麼太平洋咖啡和星巴克,當然這些咖啡的價格就高多了,換算成台幣其實都比較貴,也難怪之前好像中國這邊有新聞就報導星巴克在中國的價格不合理。相較之下,台灣星巴克常常滿滿都是人,中國這邊相對還是一個比較舒適的空間,這想想還是有點有趣的。後來我好不容易在家裡附近找到一個麵包店有賣咖啡,但是販賣的品項中只有帶奶的幾種像Latte、Cappucino。所以在點餐的時候我就直接要求請不要加任何奶,櫃檯的服務員還問說需不需要加糖,我很堅決地說糖也不要加,結果那兩個服務員邊做咖啡一邊碎碎念著說”不加糖很苦的,你真的不要加嗎?”我想他們一定心裡想著怎麼碰到一個怪人。我很開心的拿著這杯得來不易的咖啡,享受這個週末早晨的早餐。可能自己真的要考慮買個咖啡壺還有咖啡豆回來自己煮咖啡了。喝(買)咖啡,大不易。

來深圳不久找到房子後,就開始搜尋附近適合慢跑的地方。由於這個區域算是住宅區,所以晚上並不是燈火通明,只有道路上的路燈提供不算強的光線。附近最大的公園應該就算是荔香公園,從網路上看到一些對於公園的描述感覺是一個不錯的運動場地,親自去過之後發現晚上的活動還真是五彩繽紛。籃球場網球場幾乎場場滿檔,大草坪上各式各樣的活動,還有公園幾個入口的廣場,銀髮族的太極拳、舞蹈,還有中年男女的拉丁國標,加上小朋友的直排輪課程,整個公園在晚間還是依舊生氣勃勃,當然還有許多人就繞著公園的步道跑步快走,經常有塞車搶道的情況產生。雖然不若在臺北時那種慢跑環境的舒適,但整體來說又是另一種氣氛。後來覺得這邊的人似乎很喜歡這種團體活動,回想剛到深圳的那幾天住在蛇口那邊的一個小區,小區的廣場到晚上也都放著充滿動感的音樂,一群人就在那邊跳起舞來,後來搬到現在住的地方,晚上在社區泳池旁邊的廣場也是非常熱鬧,老老少少乘涼、打拳、遊戲,消磨晚間時光。臺北雖然也有這樣的活動,但總覺得沒有如此密集,

搬到這邊一個月以來,我總是在很多的相異點中尋求相同處,希望能讓自己在轉換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快速適應。一個月下來,整體看來似乎也沒有這麼不習慣,不管是食物、語言、生活步調來說,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不同,但是在出發前總覺得有很多的擔憂,或許就像跟我大學同學聊到的一樣,隨著年紀增長,心態上越來越不容易接受變動(也就是變得比較孬),所謂的舒適圈待久了,會有不想離開的傾向,所以變得更加瞻前顧後。但不論如何,總之這又是一段新的旅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