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請問一下作業怎樣才能拿高分?”昨天早上老闆的課結束後,其中一個修課的小朋友這樣問我們家的學妹。
“你就只要把作業寫完整,助教就會給你高分啦!”學妹沒好氣的這樣回答。
姑且先不管為什麼學妹會沒有什麼耐性回答那個小朋友的問題,因為這個小朋友常常問”怎樣拿高分”這類的問題讓我們聽得有點傻眼,不過這段對話讓我想起以前在一個地方補作文的往事。
圖片跟內文無關 草嶺古道所拍 頗有六十石山的感覺
那個作文老師很年輕,就跟大姊姊沒有兩樣(大概二十幾歲而已),每次上課都會先被學生凹講故事,定期更新台視每個星期二晚上十一點半的”十三號星期五”影集進度,還有每次上課一定要先背一首唐詩,大部分是用蔡志忠畫的那本”唐詩三百首”作為輔助。我記得那次的上課,作文老師帶了一份考試卷過來,然後就說我們今天做個測驗。考卷發下來後大家就開始寫,因為是課外的補習,所以也沒有感覺到很大的壓力(畢竟沒有那種學校考試分數的競爭),考題印象中幾乎都是造句之類的,距今已經是將近二十年的事情,也記不大住了。
隔週發了考卷,改法確實也跟我們以為的考試不一樣,在學校考試,造句只要造出句子就可以給滿分,但是老師在改這份考卷的時候,同時也寫了一封短箋要給家長,印象中的內容是”雖然是正確的答案,但是還是有高下之分,所以就按照造出的句子好不好來作為給分的標準”。這件事情讓我想到這個小朋友問作業拿高分的行為。其實作業的答案對不對對於練習來說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寫這個作業的思考過程,是否對於這個題目了解,作答時是否盡自己所能把知道的東西做完整的表達。改作業的學妹就說,”答案即便是寫錯的,但是假如表現出思路清晰讓人覺得情有可原,也不會大筆一揮只給個X”。
偵探電影中都喜歡說”真相只有一個”,雖然說寫作業時正確的答案也經常只有一種,但並不代表只有一種逼出正確答案的方式,這些找到正確答案的方式也有高下之分,就像武俠小說中練武之人縱使所學招式相同,但內功深淺不同所發揮出來的效應就天差地遠。作業的目的在於訓練基本功,精燉慢熬才方能修成正果,考試只是非得在短時間內看到學習成果的評量辦法,所以答題時自然要直接切中要害,兩者目的不同,自然不能同日而語。假如把寫作業當作像是在考試解題般的講求效率(minimal requirement:把答案回答出來就好),那也就失去作業的思考意義,那就乾脆每個星期拿來考小考就好。
當越接近學生生涯的尾端,自然會發現分數對於一個人的決定性微乎其微,跟日常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尤其到研究所階段,學習有更多的成分是要對自己負責,不管開課的老師課程多麼變態邪惡又作業繁重,透過這樣的壓榨過程中,能學到多少都是自己的,那是考試無法衡量,而是讓你幾年後回首還會嘴角掛著笑意的回憶。
請珍惜這樣的努力過程,雖然A類獎學金很重要,但是腦袋有沒有得到東西更重要,不過現在好像大概都習慣看帳面上的表現,所以好像腦袋有沒有東西也變得不重要了(嘆)。
- Dec 16 Thu 2010 09:40
間奏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