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itisee(蒂蒂湖)跟Schulchsee是距離Freiburg很近的兩個湖,坐火車上去只分別需要半個鐘頭、一個鐘頭而已。去年夏天在Titisee凍到快要變冰棒的經驗我想永遠都不會忘記,而也在Titisee見識到德國天氣的變化多端。在十二月的這時候上Titisee無疑是要讓自己再變一次冰棒,但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應該算是全副武裝--圍巾、大外套全都裹在身上,而事後證明這樣是對的--因為Schluchsee竟然下雪了。

大約海拔三百公尺高的Freiburg,整座城市幾乎可算是被圍繞在山間,而往南面行就是著聞名的黑森林區(Schwarzwald),而這裡也是黑森林蛋糕跟咕咕鐘的產地。據說黑森林之所以叫黑森林是因為這邊的樹木又高又密集,走在裡面會讓人感受不到白天的陽光存在故而得名,我不確定是否真的走在裡面感受不到白天,但是又高又密的樹林確實沒錯。由於Freiburg這個城市離這些著名自然景點都不遠(其實再往Titisee東方一段距離就是Donaueschingen(多瑙河的發源地),這樣的行程在夏天來走的話一日綽綽有餘(冬天由於天氣太冷而且日照時間不足,玩起來不會太盡興),而Freiburg這個城市也因為緊鄰這些自然景點成為更加可愛的一個小城,生活的舒適當然就不在話下。

由於我在Uni-Freiburg具有學生身分,所以可以到他們火車站買這個地區的通勤學生票(Semester ticket),期限六個月價格63€,可以暢行無阻的區域當然也包括Titisee跟Schluchsee這兩個地方,所以就決定趁週末出發,雖然平地的氣溫已經只剩下七度左右。從Freiburg出發後往東南方行,會穿越類似山間谷地的地形,出城市後就是一整片綠色的草原跟牧場,再不久火車就開始爬坡上山,單線的鐵軌就在黑森林間穿梭。星期六的天氣不算太好,往山上一望很多樹木的頂端都為白煙圍繞。火車就在樹林與山洞之間進出,大約半個鐘頭之後就到了Titisee。

Titisee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在那邊出現的外國人明顯比德國人多很多,當我從Titisee火車站下車後並沒有這樣明顯的感覺,但是當走入風景區後,開始左邊一句義大利文、右邊一句西班牙文還是法文的,當然在這樣的地方一定也會有中文跟廣東話出現。即使是知名的風景區,在這種冷得要命的天氣遊客還是不多的,加上冬天沒有遊湖的遊船行駛,當然遊客更少。不過人少的Titisee是另外一種氣氛,而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寧靜安詳的感覺,那是一種適合這個地方的氣質,包圍在黑森林中間的湖泊,靜靜的散發出它的極低頻的聲波,引誘遊人:來吧!來我這兒!


寒冷的天氣實在不適合在室外久待,還好Titisee這邊有不少商店可以逛,而此區的特產咕咕鐘當然在這邊可以找到。走進一家店後我就直接去看咕咕鐘,畢竟這是這地區的特色而且我在考慮是不是要回國的時候帶個咕咕鐘回台灣。

有個店員就走了過來問我:"Do you need help?"
"Oh, ich schaue!"我簡短的回答。
"kan-kan"那個店員用奇怪的音調講了兩個音,我的臉上顯示出一個很大的問號。

那個店員就問我說:你不懂中文嗎?這時候我才完全會意過來,原來他說的那兩個字是"看看"。他看我對這些鐘很好奇,也很主動的跟我簡單介紹一些,然後他還會秀他的中文,比如說咕咕鐘擺錘大的八天要上一次發條,而小的擺錘每天要上發條,他就用中文說:"八天拉一次...每天拉"等等,不過主要我們的對話還是以德文為主。他就說這邊每天都有很多中國人來,所以他們多多少少也學了一些可以應付的中文。

"Aber, ich komme aus Taiwan."在德國(或者在國外),要是被人家誤認為中國人我通常會加上這句做解釋。
"Ah, Taiwan. Aus Kaohsiung?"那個店員聽到台灣竟然第一個想到的都市是高雄。
"Nein, Taipei"

漸漸聊開後我也比較大膽的就問他一些咕咕鐘不一樣的地方,他就大概跟我解釋。比如說有些咕咕鐘在整點的時候裡面的鳥只會跳出來"咕咕!咕咕!"的叫,這種咕咕鐘的擺錘只有兩個,要是有音樂盒的話擺錘會有三個,大小擺錘的差別在之前已經提過,另外比較重要的是:目前的咕咕鐘也有用電池的(我要是買電池的我幹麻買咕咕鐘=.=...),雖然在設計上也會有上發條的擺錘,但是很顯然只是拿來做為裝飾用而已,不過從設計上可以看出小小的差別:時鐘上跳出小鳥的窗戶要是兩扇的話,那很有可能是用電池的,要是是單扇窗的話,那大部分都是上發條的機械鐘。另外在一些鐘上面還有掛上"Diamond Edition"的牌子,原來在作工上DE的較為細緻,從小鳥跳出的窗戶跟外表的雕工都可以看出差別。




既然聊開了,我就直接繼續問:"我可以選其中幾個咕咕鐘拍照嗎?"
那個店員倒是很爽快的說:"當然沒問題!"

看到咕咕鐘的價格會想倒抽一口氣是很正常的,因為即使是用電池的大概也都要80€左右,更遑論是這些外表有著漂亮裝飾的機械鐘(大概從200€起跳)。我拍了幾張,突然店員冷不防的從旁邊對我用中文說:

"你要買嗎?"
"Ich überlege.(我考慮考慮)"我有點尷尬的對著他笑,這樣回答。

接著我就對他說:"咕咕鐘很棒啊,而且又是世界聞名的,但是我擔心台灣的天氣太過潮濕,這對木頭製造的機械鐘不大好"
"其實應該還好,我們也出口很多鐘到台灣去啊,而且聽起來也都還沒有什麼問題。"店員說。
"反正我在這邊還會待十個月,我好好考慮之後再過來買,而且這邊離Freiburg這麼近(*)。"

後來又聊了一些我才走出這家店,不過不能否認,那個老先生蠻會拉顧客作生意的,而且整個對談的過程中我們是用中文跟德文,即使他用中文問我,我還是會用德文回答他(我想從他的中文聽起來,段數還沒有太高就是)。至於我是不是會買咕咕鐘回台灣?那就看我存多少錢再說了。

(圖)這是一種有趣的手工藝品,可以看到在基座有幾個凹下去的小孔,那是插蠟燭用的,至於上方的扇葉,就是蠟燭燃燒的熱空氣上升後,就可以推動扇葉,連帶的使下方的小玩偶也開始旋轉。

既然有弟弟湖(Titisee),那有沒有哥哥湖咧?有的,大約從T搭火車20分鐘可以到達Schluchsee。Schluchsee的名氣不如Titisee響亮,也比較沒有觀光客,據說德國本地的遊客較多,湖的面積較Titisee大,而且海拔也較高(T大概海拔850m,S大約930m),想當然爾氣溫也比Titisee低。一下火車發現是一個比Titisee還要荒涼許多的地方,一下車迎接我的是雨水,不得已要把傘撐開。這麼荒涼的小地方,哪邊可以逛?看到火車站前面的紅色的i也不要太高興,充其量就是一個地圖而已。在這種幾乎沒有旅遊資訊的地方只好靠自己的腳去探索。





遠方的黑森林在高海拔處都罩上一層銀白色的雪,走在鐵軌旁邊的人行道上真是拍拍走走,感覺真開心(除了天氣冷一點以外),終於走到一個地方有天橋可以跨越鐵軌--竟然是木頭作的。看到木頭做的天橋覺得有些危險又有些新鮮,當然在高壓電線的附近另外加上鐵網作為防護。跨過鐵軌後往火車站的方向走,因為看來這方向沒有什麼有趣的東西了,所以走回火車站往城區的方向走上去,Schluchsee的城區就在另外一側的山坡上,往上走是看得出來這邊有觀光區的樣子,不過因為天氣太冷所以幾乎沒有遊客,而且商店也幾乎都大門深鎖,我想天氣好的時候應該不是這樣的才對,夏天再來造訪Schluchsee應該更吸引人,至少深綠色的黑森林跟碧藍色的湖水就很令人神往。整個小村莊就緊鄰著後山的一大片森林,走著走著竟然開始下大雪。風大雪大,這些小碎冰就往我身上撲過來。不過就像下陣雨一樣,這陣大雪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停了,所以也看不到路上有積雪的痕跡。這應該是從幾年前在北海道看過下雪以來,第二次看到下雪的經驗(只看到積雪的不算)。

啊,銀白色的世界。可惜時間沒有辦法停止在那片銀白色的世界中跟雪人在一起。

(*)近?Well,雖然近也不如到國界近。從Freiburg到法國邊境只要20公里,到瑞士邊境大約也不過50公里左右,至於到Titisee,大約就是到瑞士邊境的距離再短一些吧。誰叫Freiburg這麼靠近邊界,說誇張一點,不小心往西邊散步,看到萊茵何的時候就表示國界到了,跨越萊茵河就到法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