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科隆歌劇院(Oper Köln)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 an zwei Tage)

故事回到半年前,正當我已經確定九月動身前往德國交換時,同時在NSO的宣傳上也出現NSO成立二十年的巨獻:要上演尼貝龍指環的全本。這種東西常常都是早不上、晚不上,只會挑我不在國內的時候上,雖然得知NSO這場也網羅不少當年唱拜魯特音樂節的歌唱家,但是後來聽到國內的歌唱家會”看譜”演唱,聽到這個消息讓我寬心不少,至少這樣看起來對於這項演出就不用抱太高的期待,因為指環變成音樂會形式演出,對於這部作品戲劇上的成分想當然爾造成相當大程度的扼殺。後來人到Bonn後,又偶然看到科隆歌劇院的當年度節目手冊,發現在隔年三月有安排兩天演完指環全本的節目,當時心一狠、牙一咬,雖知隔年三月早已人在Freiburg,但是難得有兩天演完的指環全本,還是票就這樣買下去。2007年三月十日跟十一日演出的歌劇,我的票上面打的售出日期是:2006年9月16日。

從Freiburg到Köln距離大約460公里,來回九百多公里,雖沒有萬里長征,但也將近千里。中午十二點開始的歌劇,我當天早上七點從Freiburg搭車出發,抵達Köln是上午十一點,沒有休息的餘地,就得先直接往歌劇院前進。科隆歌劇院的票價政策一向是對學生採五折優待,因此原價四場120歐元的歌劇我只花60歐元就買到,座位是2 Rang(三樓)正對舞臺中間的位置。視野上還算不錯,不過舞台很深的地方是會因為高度的關係而被擋住視線。科隆歌劇院的這套指環,由Robert Carsen跟Patrick Kinmonth製作,是從2000年開始以一年推出一齣的方式到2003年為止。而後來推出”兩天指環”—16小時的音樂長度、樂團歌唱家與觀眾的耐力大考驗,提供像我這種只為看劇而不需要在科隆停留太久的人利用,”an zwei Tage”的票價大約是一般cycle的1.3到1.5倍,從最高價票就可見端倪,兩日指環的最高票價是436歐元,而一般cycle指環大約只需兩百多歐元。而指環所吸引的觀眾群,除了看到好幾個日本或韓國人,另外場中講法語的人也所在多有,我座位的包廂(共29個座位)也有一個日本人。

我不算是華格納迷,甚至我對於華格納所寫的歌劇,印象都只有”長”一個字,至於作品好不好聽那不是太重要。曾經有個朋友就這樣跟我說,他覺得華格納的這些歌劇,都把最漂亮的旋律寫在序曲中了。在我進劇院之前,我從來沒有一次認真的把指環全部聽過,十六個小時的音樂,我沒有那個能耐慢慢聽完,對於故事,熟悉魔戒的人大概也可以把指環這個北歐的民間神話當作古代版的魔戒來看,同樣的有對萊茵黃金製成的指環爭奪,幾個角色的死亡,愛恨與城府並存,雖然最後指環回到萊茵少女的手中、神界崩解,世界暫時安全(算是重新毀滅然後再重生),但是就像節目單中劇情的簡介所說:那又能維持多久?(aber für wie lange?)只要對於權力慾望的貪婪沒有停止的一天,這樣的爭奪劇碼將會不斷的重演,世界也會因此一再的崩解、重建,走進無盡的循環中。

從萊茵黃金一開始的布景中,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非傳統的製作,這個製作把整修的神界弄得像工地(萊茵黃金),但整修完後又像宮殿般;而女武神中Hunding、Sieglinde跟Siegmund設計在荒野進行游擊戰;而齊格菲中Siegfried跟Mime居住的場景設定在破爛的小屋子(像貨櫃屋),然後外面晾著衣服跟擺放煮飯用具,舞臺另一側是Mime打鐵的工作區,整幕的運行很有喜感,而後來從天而降的怪手機具來象徵龍,也是不錯的想法,對於整體來說並不突兀。諸神的黃昏中將Gunther跟Hagen的宮殿設計在一個軍國主義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人都以軍服上場,擺設有極為寬大的桌子跟深後方的壁爐與紅旗,而落幕前一景的火燒與河水氾濫淹沒世界,也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

萊茵的黃金中,華格納的音樂從開頭緩緩的進入,接著逐漸雄偉澎湃,描述萊茵河的美好與絢麗光彩,但是舞臺上出現的是人不斷的在走動,剛開始時走動的人不多、速度較緩,而隨著音樂的增加與加速,舞台上的人走路速度也逐漸加快,走動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只要有人走過,就隨手丟個垃圾在這”金光閃閃”的萊茵河中,甚至後來萊茵黃金出現的地方是在廢輪胎的中央,利用舞台燈光展現。華格納在萊茵的黃金中並沒有換幕,只有在萊茵河、神界與Alberich掌控的世界中交換場景。科隆歌劇院的製作在換幕的彈性上不像Freiburg的劇院讓人讚賞,沒有其他機關的陳設,在換景中幕會拉下,從一堆垃圾的萊茵河到整修的神界再到凡間,場景中沒有大型的擺設。而Freiburg劇院的作法是利用一個圓形的大轉盤分成前後兩半,其中一半是萊茵河跟凡間的場景,另外一半是神界的場景,場景中的轉換並不會將幕拉下,而要搭造凡間的場景時,這些象徵被Alberich控制的工人會開始把平躺在舞台上的一些道具豎立起來,形成一個小城鎮的模樣,感覺就像一個雇主不斷的壓榨勞工(我不知道Freiburg的設計是不是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看起來很像),而科隆在這一景設計上只有一群人對Alberich匍匐稱臣,那種統治、控制跟使役的說服力感覺就不如Freiburg的設計。把整修的神界弄得像工地一樣很有意思,大型的升降機緩緩從天而降,而在Fasolt跟Fafner綁架Freia(掌管神界青春的女神)後,三人登上升降機,升降機再升起至舞台上方,而到第四景三人重新出現在舞台,同樣是從升降機出現。最終Wotan付出許多金錢與從Alberich手中奪得的指環,終於贖回Freia,此時舞台最底層的幕緩緩升起,出現的是雪景,而眾神緩緩的往後方走去,在雪地上留下一長排的腳印,萊茵的黃金就結束於此。

接續著萊茵黃金結尾的雪景,女武神開始的場景就在大雪紛飛中,Sieglinde救了她丈夫Hunding的敵人而也是她的兄弟Siegmund開始。一開場許多人來來回回的搬、疊木箱,塑造緊張的氣氛,後來Sieglinde跟Siegmund在大雪紛飛中逃亡,場景中同時有一台破爛的吉普車,昏厥的Sieglinde就被Siegmund放在吉普車上,而Siegmund躺在身邊陪伴她。這一路燈光的使用都是陰冷的藍色調為主,而吉普車跟一開始設定的野戰場景關聯性頗強。延續野戰場景的設定,第三幕中Brünnhilde為其父Wotan所懲罰,就讓她倒在荒野中睡眠,直到有人發現她後才會醒來(這種劇情設定跟睡美人或白雪公主感覺沒兩樣),荒野中除了滿片的白雪外,還有許多陣亡的人,雖然同樣滿片白雪,但是色調開始有所轉變,當然跟故事這邊希望營造Brünnhilde被火所圍繞有關,既然不可能真的在Brünnhilde旁邊圍一圈熊熊烈火,那就用燈光來代表,Wotan這邊只是象徵性的在她身邊擺了一根小蠟燭。

從荒野漫天白雪,到雪地中燃起熊熊烈火,在齊格菲中當Siegfried看到Brünnhilde時,雪已經幾乎不見,整個舞台的色調也是一致的溫黃色(這邊是齊格菲第三幕)。當然這邊Brünnhilde跟Siegfried的愛情對唱是相當精采的,應該可以算是我認為這次指環演出中最讓人讚嘆的一幕。齊格菲的第一幕場景安排也是可圈可點,幕中間擺設的是Mime跟Siegfried居住的像鐵皮屋的拖車,右側晾著他們的衣服還有炊具,左側是Mime要把Siegmund斷掉的寶劍重新鎔鑄接合的工作檯,另外一個小小的金屬製浴缸,Siegfried就像個頑皮的大男孩一樣躺在裡面玩著布偶。Siegfried的個性塑造的有點像任性的小少爺,要Mime趕快把劍鑄好,在這過程中Siegfried也數度將Mime押回工作檯,不過最終還是Siegfried自己把劍鎔鑄接合。比較有趣的是在這邊舞台技術上的時間差,原本Siegfried把劍燒紅擺到水中應該會有白煙冒起(噴乾冰),但是我們卻看到Siegfired把劍放入水中後過兩三秒鐘白煙才噴出,這時全場也發出笑聲。齊格菲第二幕設計的怪手機具來代表龍也相當不錯,在德國傳統上龍是一種不祥的動物,耳朵小小、長著翅膀、還會張開嘴巴噴火的動物,跟中國認為龍是一種祥瑞完全不同。而這邊用冷冰冰機具來作象徵,恰如其分,怪手機具的功能通常是對建築物的破壞,而德國的不祥的、邪惡的龍,對於人類的生活來說,應該也算是一種破壞。四齣劇中我想會對齊格菲給予最高的評價,這場的角色不多,主題發展性也夠強烈,布景的設計可圈可點,加上演唱這場的歌手表現都相當精采(這稍後再說),雖然時間長達五個半小時(包含中場休息),依舊讓人興致勃勃,這場的bravo聲不絕於耳,掌聲也比其他熱烈。

諸神的黃昏的戲劇上鎖定焦點的程度不如齊格菲,Siegfried將他拿到的指環轉給Brünnhilde當做愛情的信物,這邊發展出另外一條線要來搶奪Siegfried手中的指環,也就是Hagen要利用弟弟與妹妹,Gunther跟Gutrune,來騙取Brünnhilde手中的指環,並且讓Gutrune跟Siegfried結婚。角色增多後,就不容易聚焦,加上三個代表過去、現代、未來的女神在序幕中出現,萊茵的女兒在第三幕中出現,都會讓整個戲劇張力受到分散。這場的佈景大致上承繼著前三齣劇的設計,所以並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最後一場Brünnhilde的犧牲,理論上Brünnhilde應該要像諾瑪的結局一樣,在熊熊火焰中犧牲,不過這邊採取的方式是將幕先拉下,把場景從Gunther的宮殿移到戶外,之後幕再度升起整個舞台上穿插著到處燃燒的火燄,Brünnhilde走向舞台內,這時從舞台上方開始灑水,象徵萊茵河的氾濫將世界淹沒,此時這塊場景被慢慢的網舞台身處拉動,直到最後一層幕之後。這景的設計相當具有視覺效果,尤其整個場景往後拉動的直到舞台上面淨空,視覺上呈現的反差—從火焰、洪水再到空無一物,在短時間內塑造出來的對比讓人印象深刻。而長達兩天將近18小時的指環也在此結束。

在科隆看歌劇雖然觀眾不至於像傳聞中史卡拉劇院的嚴苛,雖然不至於有噓聲出現,但是唱得好的跟普普的歌手,所獲得的掌聲跟歡呼聲就完全不相同,唱得普通的歌手大家意思意思鼓掌而已,而表現精采的角色謝幕時bravo聲四起,全場歡聲雷動,我想全場中獲得最多這種英雄式的喝采的非Markus Stenz(樂團指揮)莫屬。從萊茵的黃金演完後,接下來的每場開場,都會有人歡呼喝采,隨著這個series逐漸接近尾聲,每次出場的歡呼聲音也跟著越來越大。而Stenz的指揮四平八穩,樂團偶有小差錯(類似小號法國號的爆音等),但不足以影響全局。最後在諸神黃昏演完謝幕的時候,樂團團員也上台接受喝采,這兩天十幾個小時的演出,對於歌唱家來說或許相當煎熬,但是對於這些待在樂池超過十五個小時的演奏家,更是辛苦,這些掌聲與歡呼對他們來說是應得的。

如此密集的指環演出,當然有些角色不可能由同一個聲樂家從頭唱到尾,也由於這樣,我們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比較他們的差異。對於指環我並不算熟悉,所以配角部份實在沒有能力去分析(像同時出現的萊茵河女兒、八個女武神跟三個命運女神,我沒有辦法同時去分辨他們之間誰唱得好或壞),但是幾個主角上,由於不同人演出的關係聲音確實有極大的差異。唱Wotan的歌手在萊茵黃金與齊格菲中都由Phillip Joll擔綱,而在女武神中是由Ralf Lukas扮演。相較之下Lukas所扮演的Wotan(神界的首腦)雖然身型不若Joll魁梧,但是聲音的平穩度比Joll稍佳,從掌聲中就可以發現大家對於Lukas所演唱的Wotan較滿意。Irene Theorin跟Barbara Schneider-Hofstetter飾演的Brünnhilde應該算是各有優缺點,雖然好像大家對於SH的掌聲較大。從我的觀點來看,Theorin的聲音雖然音量沒有很大(有時候會被樂團壓過),但是聲音比較細緻,有些地方其實唱得還蠻美的;而Schneider-Hofstetter的聲音比較強有力,但是有時候唱起來的感覺聽起來很像蕩婦。那種感覺是情緒宣洩的過多,聲音又強而有力所致,當然在齊格菲中她陷入愛情的漩渦中,跟Siegfried兩人愛得死去活來,這樣稍微誇張的表現應該還算是可以接受。

反差比較大的應該是Siegfried這個角色。由Stefan Vinke飾演的Siegfried不管在聲音的穩定度或者舞台表演上都可圈可點,雖然聲音沒有很大(沒有壓倒樂團的氣勢,但是也足夠與樂團抗衡),但是聲音的平穩度令人讚賞。尤其齊格菲最後一幕跟Brünnhilde的重唱,兩位歌手聲音上的纏綿讓人印象深刻,十足表現出墜入情網的一對男女的愛。而Albert Bonnema所扮演的Siegfried就讓人有些膽顫心驚,聲音不是很漂亮不說,有個高音唱得很危險,大概是B這個音吧(好像是他的臨界音高,再上去應該就會全毀),兩三次唱到這個音,每次都讓人捏把冷汗,總之我不是很滿意這樣的Siegfried,加上舞台的表現張力也不如Vinke扮演的Siegfried,因此在謝幕時的掌聲就顯然少於上一場的Siegfried許多。在諸神黃昏中由於有一段故事情節是Siegfreid化身為Gunther的形去奪回Brünnhilde手上的戒指,所以在演唱時是由Bonnema從幕後配唱,而飾演Gunther的Samuel Youn只是張開嘴巴裝樣子而已。這種處理方式我很不喜歡,聲音的真實感不大對,這邊應該安排演唱Siegfried的演員在舞臺前緣的某一側,燈光照不到的地方進行配唱,否則這段情緒即使唱得在激昂,從舞台後面decay到前方,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了。

在這期的O-Ton(科隆歌劇院出版的宣傳刊物)中有韓國籍歌唱家Samuel Youn的專訪。這個歌唱家在此次指環中演唱Donner跟Gunther兩個角色,聲音都相當好,沒有什麼可挑剔的。而唱Loge的Arnold Bezuyen相當精采,跟Wotan同時出場表現時,風采都幾乎是在Bezuyen身上。雖然有些角色是由兩個人分別飾演,但也有一以貫之的。Alberich從頭到尾由Osksar Hillebrandt飾演,Mime也是全由Johannes Preißinger演唱。這兩個角色的演出相當稱職,兩相比較之下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Mime這個角色的表現,聲音上的表現兩個角色其實都很精采,但是在戲劇上來說Preißinger扮演的Mime略勝一籌,尤其是在齊格菲第一幕中跟Siegfried的對手戲、與Wotan的對話等,Preißinger都令人印象深刻。

連看兩天戲,坐在29人的小包廂中相當有趣,我左邊兩位是男生(大約在35歲左右),右邊三位是年約五十到六十歲的女士。這兩個男生其中看起來比較年輕的那位,我想十幾個小時的指環他應該有睡掉一半的時間,而我右邊的三位女士看起來倒是神采奕奕,一點都沒有疲態。從一開始看戲沒有互相打招呼、到隔天早上見面時除了Hallo之外還順便Morgen一下,到後來甚至還開始閒聊,那種密集看戲培養起來的短暫“革命情感“,還真是相當的有趣。不過老太太都很善良,跟你聊天兩句還會說你德文講得蠻好的,這種情況在我剛到德國從法蘭克福坐火車前往Bonn的時候發生過一次,不過我心知肚明這只是客套而已,自己德文有幾兩重我自己很清楚。XD...

兩天把指環全部看完,還真的是又刺激又爽。還好平常有存一點錢,不然這樣的行程一趟跑下來還真不便宜。交通費(因為有五折卡關係)77歐元、歌劇門票60歐元,加上住宿費23歐及其他吃飯的開銷,大約這個周末就這樣去了180歐。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機會難得,所以值得,畢竟要把自己送進戲院再看一次全本的指環,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
Musikalische Leitung Markus Stenz
Gürzenich-Orchester Köln

Vorabend: Das Rheingold (10/03/2007 12.00-14.30)
Wotan Phillip Joll
Donner Samuel Youn
Froh Hauke Möller
Loge Arnold Bezuyen
Alberich Osksar Hillebrandt
Mime Johannes Preißinger
Fasolt Andreas Hörl
Fafner Dieter Schweikart
Fricka Dalia Schaechter
Freia Machiko Obata
Erda Anne Pellekoorne
Wolinde Julia Borchert
Wellgunde Regina Richter
Floßhilde Viola Zimmermann

Erster Tag: Die Walküre (10/03/2007 17.00-22.00)
Siegmund Thomas Mohr
Hunding Dieter Schweikart
Wotan Ralf Lukas
Sieglinde Ricarda Merbeth
Brünnhilde Irene Theorin
Fricka Dalia Schaechter
Gerhilde Magnea Tómasdóttir
Ortlinde Katharina Leyhe
Waltraute Regina Richter
Schwertleite Katja Boost
Helmwige Machiko Obata
Siegrune Andrea Andonian
Grimgerde Gundula Schneider
Roßweiße Kristina Wahlin

Zweiter Tag: Siegfried (11/03/2007 10.00-15.30)
Siegfried Stefan Vinke
Wotan Phillip Joll
Alberich Osksar Hillebrandt
Mime Johannes Preißinger
Fafner Dieter Schweikart
Erda Anne Pellekoorne
Brünnhilde Barbara Schneider-Hofstetter
Stimme eines Waldvogel Insun Min

Dritter Tag: Götterdämmerung (11/03/2007 18.00-23.30)
Siegfried Albert Bonnema
Brünnhilde Irene Theorin
Gunther Samuel Youn
Alberich Osksar Hillebrandt
Hagen James Moellenhoff
Gutrune Regina Richter
Waltraute Dalia Schaechter
1. Norn Dalia Schaechter
2. Norn Viola Zimmermann
3. Norn Machiko Obata
Woglinde Julia Borchert
Wellgunde Kristina Wahlin
Floßhilde Viola Zimmerman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illiam 的頭像
    wwilliam

    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