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少有人像我如此的瘋狂,在紐約五天整的行程中,安排看三場百老匯的音樂劇、兩場大都會歌劇院還有一場卡內基音樂廳的音樂會,每天晚上的夜生活都是在劇場中度過,卻也因此錯過了聞名的Brooklyn Br.美麗的夜景。五天中所看的六場表演分別為:
13/05:(晚) Rent
14/05:(午) Mama Mia (晚) Met Opera:The First Emperor
15/05:(晚) The Lion King
16/05:(晚)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17/05:(晚) Met Opera:Macbeth
目前在百老匯上演的有名的音樂劇在台灣大概也許多人熟悉,如曾經在台灣上演過的Rent與歌劇魅影、以ABBA音樂貫串全場的Mama Mia、還有今年即將登台的The Lion King。因為獅子王目前在百老匯太過熱門,要在TKTS(註)買到便宜票的機會幾乎為零,所以這場演出是在台灣時就已經網路上訂好票,而其他兩場百老匯都是當天才到這邊購買的。Lunt-Fontanne劇院前陣子不久剛推出的小美人魚,由於評價不佳,所以根本就不在我列入觀賞的考慮之列,即使這是相當新的百老匯音樂劇。
當星期二抵達紐約,找到住宿的位置後,就馬上先到Broadway上找這個優惠票中心TKTS,也毫不猶豫的就買了當晚Rent的戲票。在Nederlander Theatre上演的這部音樂劇在台灣曾經看過一次是由學生期末成果發表演出,後來電影上映也看過,直到這次終於親自在百老匯的劇院中親眼近距離欣賞,59 USD的票價座位在樓下,可以直接感受到樂團還有演出者聲音的震撼與情感釋放。我很喜歡這個現代波希米亞人故事,在現實的生活底下這群人追求著他們專屬的浪漫。
通常台灣的藝術經紀公司引入的百老匯音樂劇,在成本考量情況下,幾乎都會找夠大的場地以一次容納夠多的觀眾(如:小巨蛋),但是每當看到那種場地就會先讓人倒抽一口氣,大概最近幾次台灣引入的演出中,”貓”(在城市舞台)選擇了比較適當的場地,讓觀眾跟舞台之間比較沒有這麼遙遠的距離。
隔天從自由女神回到曼哈頓區後,又是直奔TKTS買票,準備觀賞當天下午兩點開演的Mama Mia。這齣戲的劇情雖然普通,但最有趣的點在女兒希望父親參加他的婚禮,但是從她母親的日記裡面發現了三個可能是他父親的candidate,所以就索性寄了三封邀請函出去,結果沒有想到她”三個可疑的父親”都參加了婚禮。編劇者由於很喜歡ABBA的歌曲因而創作了這部作品,裡頭朗朗上口的歌也讓全場氣氛不斷處於很high的狀態。喜歡看身材姣好的帥哥美女在舞台上滿場飛的人,來百老匯千萬不能錯過這部戲,喜歡ABBA音樂的人,當然更不能錯過這部戲,總之這部音樂劇的娛樂效果相當好,我很喜歡這部音樂劇營造出來的氣氛:充滿歡笑與光明。
上演Mama Mia的Winter Garden Theatre
獅子王今年即將引入台灣,看完獅子王的感覺是很新鮮,但是這個故事主題與表演方式並不是我喜歡的,所以並沒有特別的感受。在舞台技術上,無疑獅子王是這三齣劇中最為繁複也精采的,由人扮演的長頸鹿跟各種動物,設計得像旗子一般飛舞的鳥禽,在很多創意跟技術上真的會讓人嘆為觀止,當然音樂也是耳熟能詳令人贊嘆的,但是不曉得為什麼這戲就是打不進我的心坎裡。另外這個劇院(Minskoff Theatre)是這三個中座位數目最多的,或許我買的座位較靠後面,所以也比較無法感受到強烈而直接的震撼。我還是覺得像這樣的戲劇在太大的劇場中上演,會沖淡戲劇的張力與衝擊,臨場感很容易因距離而衰減。目前獅子王還是百老匯相當熱賣的劇碼,若有打算欣賞的人應該要趁早買票。
至於這三個劇院的共通特點是:進入劇院後就完全不准拍照,即使只想拍劇場內部的座位或者自拍,都會被工作人員嚴厲斥責制止。服務人員會要求由他們帶位,即使你早已經知道座位在哪。其實這些劇場負責帶位的工作人員態度沒幾個好的,幾乎都是擺著晚娘面孔對待觀眾。那為什麼還要去看Broadway?不為什麼,為的是朝聖這個音樂劇如此蓬勃的地方,至少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夢想達成的感覺。
大都會歌劇院天花板的吊燈
至於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譚盾的秦始皇是有點令我失望的作品,這齣劇融合中式音樂(典型可以聽到的五聲音階)以及西方歌劇包含詠嘆調格式的演出,雖然是新鮮的嘗試,但這種手法只能說不對我的脾胃。有大型編制的合唱團,但是所產生的聲音常是氣若游絲之感,而劇情奇特詭異,又很難引起我的興趣,結果在劇院裡面就不小心打了三四次嚴重的瞌睡。幾位主角的詠嘆調部份唱得不差,秦始皇是由Plácido Domingo飾演,而我想當初會買這場歌劇演出,也是衝著他而來,不然早已聽過這齣劇不佳的評價,沒有道理花錢買票親自找地雷踩。歌劇院正面座位的設計很詭異(我坐在最高樓層),當身體往前傾不靠椅背(這是我看戲習慣的坐姿),就會擋住後排觀眾的視線,結果整場演出我只能貼著椅背看戲,讓我感覺不自在又不爽。戲劇結束後當然觀眾還是抱以掌聲,但是跟三天後看馬克白的演出,就可以明顯比較出差異。
另外一場Macbeth的經驗就截然不同,這是一場很好看的歌劇,指揮是李汶(James Levine),目前大都會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也是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的音樂總監,當晚演出他出場時,掌聲已經是歡聲雷動,更遑論結束後的謝幕全場熱烈掌聲的那種盛況。馬克白的戲劇張力夠強,加上裡面的幾位聲樂家表現精采,是相當舒服的觀賞經驗,即使是晚上八點半開,幕終已是深夜將近十二點,但我的精神依舊相當亢奮,在一場精采的演出之後。我想我的耳朵還是沒有辦法接受太過沒有什麼旋律性的東西,尤其是這種音樂上極為直接的東西雜匯。
卡內基廳Stern Auditorium / Perelman Stage的內部
卡內基廳其實裡面不止一個表演場所,當晚在Stern/ Perelman Stage的演出節目是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由Bernard Haitink指揮,曲目則是海頓的101號交響曲”時鐘”與Schostakovich的第四號交響曲。對於上半場這首海頓的交響曲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下半場的演出有漸入佳境的趨勢。第一樂章開始或許有些感覺即使作曲家所寫的旋律線緊繃但是演奏感覺卻沒有對應的繃緊的張力,但後來的感覺越來越好,尤其到第三樂章,音樂性表現真是相當精采,至樂曲終時,大家屏息聽著最後一個聲音演出至消逝於空氣中,接著就是如雷的掌聲。
這就是我在紐約的藝文活動紀錄。
節目單:在紐約的節目單是入場後由服務人員主動免費提供,有點類似雜誌,裡面有些”共同”的部份,百老匯區的劇場提供的節目單這些共同文章就以介紹劇場人物與動態為主,而中間的固定篇幅的頁數才是該場演出的訊息,包括演員名單與劇情概要。以此類推,在大都會歌劇院所發的節目單”共同”的部份就是跟歌劇演員與製作的相關動態,只有中間的頁數才是該場演出的相關訊息。這樣的設計並沒什麼不好,但我也不見得特別喜歡,因為像我這樣密集看表演會同時拿到好幾次不必要的部份,造成資源的浪費。
(註) TKTS是一個折扣票中心,目前的位置在46街的Lunt-Fontanne劇院的斜對面(這劇院目前上演小美人魚)。當天百老匯各劇院的場次有剩的票券在這邊都可以買到,在售票櫃外面還有看板列出目前仍有票的劇碼以及對應的折扣,大約25-50% off不等,每張票加收4 USD的手續費,買票大概也都不需要排隊,隨到隨買相當方便,除了少數太熱門的音樂劇無法撿便宜外,其他大概都沒有問題。若有需要網路訂票,可參考這個網頁:http://www.broadway.com/
- May 28 Wed 2008 16:37
NYC:百老匯、大都會歌劇院與卡內基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