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早到實驗室的時候經常是處在空無一人的狀態。通常第一件事情都是把包包放好後把咖啡磨豆機插上電、拿出豆子倒入磨豆機中按下開關,聽著刀片運轉削過豆子的”喀拉喀拉”聲,隨即撲出的濃郁的咖啡香,滿室芬芳。把水倒入咖啡機中,打開開關,就任著熱水穿過咖啡粉與濾紙,滴出一滴滴琥珀色的液體至咖啡壺中,同時我也沒有閒著在旁邊觀看,隨即走到電腦邊選了一張專輯的mp3,透過喇叭就開始播放。

IMG_0212.jpg

有時候早上一開始會選擇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作為一天”醒腦”樂曲,不然貝多芬的第九號”合唱”也是不錯的選擇,要不然布拉姆斯的鋼協或者小協也都還不錯。不過偶然心血來潮,那些距離我們已經十幾年的流行音樂也是還不錯的選擇。萬芳、彭佳慧、張清芳、辛曉琪等人的歌,即便他們這些歌曲已經是老早的作品,但這些刻畫在腦海中的印象就是不會減退,聽著”試著了解”(本實驗室KK學長的最愛),這樣的歌詞與旋律,加上萬芳那待有感情層次的歌聲,也難怪Christy說她去聽萬芳演唱會時,這首歌萬芳一開口,他旁邊的幾個女生眼淚就飆出來了,因為實在太深刻。有一天早上我正煮好咖啡聽著音樂,Christy走進來,我習慣性的把音響要關掉,

“學長,不用關,我也好喜歡萬芳的歌。”

結果兩個人就從她聽萬芳的演唱會開始聊起,講到現在去唱KTV也大概只會唱某個年代以前的歌(顯然的邁入老化狀態),然後也講到最近要開演唱會的歌手:萬芳、張清芳、還有Misia(這個比較跳tone,畢竟他不是同屬那個年代的歌手,只是因為她也很會唱)等,結果一個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名字”利綺”也在聊天的時候突然迸出來。對於她的共同印象是:聲音很乾淨。而他當時後的作品,不管是體貼、天使魚、愛太遠等,都是當時大家琅琅上口的流行歌,我還記得有個大學同學還是利綺的紛絲,很多第一手的消息都可以從他那邊聽到。只是我聽到學妹那時候是買利綺的”卡帶”,而且當”她的卡帶壞的時候他還很難過(因為現在市面上幾乎都絕版了)”這件事情時還是相當訝異,我記得從我高中時代就開始買CD不買卡帶,結果沒想到在那時候還有卡帶的發行(1999年,我開始大學的新生活,而學妹差我六歲,還是個國中生)。

雖然年齡上有些差距,不過發覺聽歌的年齡似乎沒有很嚴重的代溝,張雨生那高亢的嗓音或者那些到現在都還是有點新穎的idea跟理念,至今依舊讓人想念;利綺乾淨清純的聲音,雖然兩張專輯後就在歌壇中好像銷聲匿跡,但是聲音讓人忘不掉;年底要開演唱會的張清芳,不管是”Man’s talk”還是”你喜歡我的歌嗎”,或者是跟優客李林合唱的”出嫁”,這些作品歷久彌新,每回聽到都還是讓人悠悠懷念自己的青春年代。彭佳慧充滿爆發力的聲音,但在”走在紅毯那天”或者”相見恨晚”這些抒情歌,唱來還是絲絲入扣,大開大闔的氣勢與細膩情感,依舊少人能有此功力。有時候耳機戴著,一首相見恨晚可以讓我不斷的反覆反覆聽著半個小時以上,然後時間過得不知不覺,就這樣沉醉其中。

不過這些喜歡的歌曲或歌手,我喜歡女性歌手的作品居多,或許我喜歡那種情感的細膩度居多,而女性歌手所表現出來的細膩才能有敲入內心的深刻感覺。還有很多那個年代的歌曲回憶:周蕙、孫燕姿等等,只是他們這幾年不是銷聲匿跡,就是檯面上的活動變得極少,想回味他們的聲音就只能從這些舊專輯中了。

伴著一杯熱咖啡,十年前的旋律飄入耳中,很多過去的事情可能早已不曉得深藏在大腦的哪個角落,但是這些音樂卻一直陪著我們,應該會陪著我們直到生命的盡頭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illiam 的頭像
    wwilliam

    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