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o在西班牙文中就是中國人的意思,而amigo在西班牙文裡是朋友的意思。在瓜地馬拉的首都經常聽到前面那個字,而到祕魯後則動不動人家就用amigo稱呼你。
媽媽跟小孩(應該是這樣的關係無誤)悠閒在瓜地馬拉市中央公園餵鴿子
在國外,我其實很討厭被人家稱呼”中國人”的,但也沒有人這麼厲害能夠一口氣就看出我是台灣人,所以碰到這種情況也就是笑笑帶過。這種情況就跟我們分不出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人有什麼不同是同樣的道理,只是我們更懶惰的把所謂的外國人都通稱為”阿兜仔”。過往時期民風未開,看到外國人總是大驚小怪,現在走在街頭,早已看到麻痺,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頂多就是跟旁邊的朋友講說,”欸,剛剛走過去一個外國人,搞不好是從XX(任意國名)來的。”
根本說來,我們只是好奇而已,對於少見的事情感到稀奇有趣而已。
不過有時候,在街頭聽到人家大叫”中國人”的時候,聽那個語氣跟音調,你很明顯知道這些傢伙沒有這麼單純,那種用挑釁的口吻大叫中國人,伴隨著口哨聲或者粗魯的比出中指手勢,那種不懷好意的心態,讓人走在街頭可能是覺得莫名奇妙又覺得有些害怕。記得在羅馬街頭,有天晚上從卡拉卡拉浴場看完歌劇杜蘭朵後,已經將近半夜十二點,當時捷運早已關門,只有公車才有辦法回到我住的地方。突然一台車呼嘯而過的從馬路上開過去,然後大叫”cinese”,然後接著聽起來就是一連串的髒話。那時候我獨自一個人走在街上,其實還是會有一點緊張的,尤其在這個治安惡名昭彰的國度裡。
這些對於其他民族有著敵視挑釁的態度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歷史上所在多有,最有名的例子當然就是納粹(Nazi)對於猶太人的迫害。而這樣的人通常也在首都為最多,在我的認知中,首都的人幾乎都有著高傲的心態,舉世皆然,很多人以首都的眼光看天下,自以為住在京畿就比別人高尚而看不起其他人。所以在瓜地馬拉市,還是碰到了對我們大聲叫著”chino”的當地人,我頭也不回的不斷往前走,那個聲音聽起來既刺耳又不友善。當天我在隨身的日記本上只簡單的寫下幾個字,提醒自己在這個國度碰到的不友善。
在進入Tikal關防時,貼近車窗準備販賣點心的小孩。
而amigo(朋友),在秘魯則是被用到浮濫的一個字。在德文中,朋友這個字是很少被使用的,通常交情很好的人,我們才會說這是我的朋友,否則都會以”熟人”或者”認識”這樣的詞彙帶過,所以才會有統計資料說,平均每個德國人一生中只有六個朋友。或許在秘魯,amigo這個字是當作套交情的發語詞在用,不需要看得這麼嚴肅,但是聽到每個人對你開口amigo,閉口也amigo的,連要吵架也amigo長amigo短的,這個字聽起來自是讓我覺得一點也不真誠,後來甚至覺得相當煩燥。到後來很多時候,我是根本聽到amigo這個字,臉就直接先垮下來。人家說中南美洲的民族性本來就比較熱情、不拘小節(或者根本就是沒有什麼規矩可言),但是對於他們這種到處都是朋友的熱情(不管有心或者無心),我實在無福消受。
我想也不是我真的這麼討厭amigo這個字,只是討厭這個字被濫用。對於朋友來說,我的態度是很嚴肅的,我所認為是朋友的人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都已經可以用”好朋友”的等級來形容了。不過這不重要,即使在怎樣被amigo南amigo北的亂叫,也比那挑釁的chino聽起來可親而輕鬆多了。
不過有件事情不管在秘魯或者瓜地馬拉,跟台灣沒有兩樣的事情是排在車站門口的計程車司機。從A地到B地,通常一下車計程車司機就會包圍過來,對著你喊Taxi、Taxi,若不想要他們糾纏,提著行李趕快離開車站就是了,不過有時候拖著行李在街上走,也會有計程車司機就按著喇叭,然後對著你大吼Taxi要招攬生意。想想這跟在台灣一出車站,就有計程車司機說:”少年仔,要坐車否?”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Antigua街上為顧客擦鞋的擦鞋匠
- Aug 29 Sat 2009 19:57
Chino與Amigo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