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gramm:
P. I. Tchaikowsky Piano Concerto No.1
P. I. Tchaikowsky Symphony No.6
Moskauer Philharmoniker
Dirigent: Yuri Simonov
Klavier: Kirill Gerstein
對於莫斯科愛樂這個樂團其實不是太熟悉,即使在網路上也很難找到這個樂團的網頁。曲目安排上極為大眾化,不管是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或者第六號交響曲,都是他極為著名且重要的作品,雖然曲目的安排上不盡如人意(在歐洲這邊我會比較偏好聽到一些比較少機會上演的作品),不過學生票有超過五折的優惠(原價53歐,學生只需25.3歐),算算也不比台灣貴,因此毫不猶豫的就買票,想要聽聽來自俄國的樂團是否能演奏出柴氏的原汁原味。
這首鋼琴協奏曲創作於柴可夫斯基35歲時,剛寫完時要獻給Nikolai Rubinstein首演,只是當時鋼琴家批評(據說嫌太難)因而轉獻給另外一位鋼琴家(好像柴氏的小協也是要送給某人演奏,結果也是被人家嫌太難)。鋼琴家Gerstein出生於1979年,就他的演奏技巧而言要處理這首鋼琴協奏曲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很多地方彈起來都遊刃有餘,也少有錯音,在第一樂章跟第三樂章有些飆速度的段落,處理起來也很俐落,跟樂團的搭配也很不錯。不過有些大和絃在彈奏上感覺有些粗暴,加上他踏板使用過多,所以有些音色是模糊而不清晰的。我自己偏好乾乾淨淨的音色,不過想要聽到這種音色總有幾個條件需要配合:音樂廳的殘響秒數不能太長(Freiburg顯然殘響是稍長的,所以聽起來的音色都像是mix過好幾圈後才打出來的感覺),再來是演奏家自己音色的處理,我自己就覺得Gerstein的踏板用得太過頻繁,尤其強音又是低音的部分,他的踏板感覺用得還是很多,所以聲音更是膠在一起。第二樂章的表現讓人感覺有點無聊,雖然不是無聊到像在咬橡皮筋,但是我覺得Tchaikovsky的作品在慢板的部分應該是要很美的。在這個樂章中,一種婉轉間接的表達方式,會勝過直接表達許多,而Gerstein的演奏就是有讓人覺得過於直接。樂團的伴奏我覺得相當精采,這個樂團有相當淳厚的低音,從大提琴到Double Bass,在拉絃時營造出的深厚讓樂曲的架構更為穩當,在撥弦時聲音淳厚外,還帶有動態的美感,不是少女的輕盈彈跳,而是一種”彈性”的感覺,這種彈性帶動樂曲的行進,而在這邊樂團的伴奏作得非常漂亮。Simonov的指揮有些誇張,肢體動作誇張外,在一些樂句段落會稍微強調”段落”,所以會有比較長的Pause在兩個段落之間,不過這是詮釋問題,對於我來說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至少不妨礙音樂的流暢。
1893年完成的第六號交響曲(提名悲愴)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首交響曲,有人說柴可夫斯基是因為傷寒霍亂這類的疾病死亡,但是不負責任的八卦講法據說是:柴氏與俄國皇室某人搞在一起(別忘記Tchaikovsky是同性戀),而皇室為了名譽問題將其滅口。這個樂團漂亮的低音在這首交響曲中展露無遺,而他們銅管響亮的音色表現也相當穩定(比起在鋼協伴奏時)。同樣的Simonov在指揮的時候,會刻意將一些地方把音樂收得乾乾淨淨後再重新開始。有時候,音樂這樣的留白可以帶給人更深刻的印象,而Simonov這樣的處理對於這首交響曲來說,我認為相當合適,在厚重的樂曲中給人喘息的機會,也讓人有短暫的時間去回味餘韻。樂團的音色跟整體表現上都相當出色,不過好像跟傳統上俄國樂團給人冷冽的印象大不相同。或許銅管的音色是有些嘹喨冰冷的感覺(尤其指小號),但是整個弦樂部份卻是滿滿的溫暖色彩。第三樂章的速度沒有我想像中的快,這個Allegro molto vivace的樂章樂團沒有展現出凌厲的攻勢,在指揮的控制之下,似乎優雅有餘而野性不足,所以聽起來沒有讓人感覺很過癮,不過從第三樂章進入第四樂章的處理方式不錯,在完全沒有休息的情況下連入第四樂章,從原本精神亢奮的音樂突然”重嘆”一聲,這個處理很漂亮,很鮮明的轉折,也宣示出這首樂曲鮮明的個性。樂團的聲音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除了出乎我想像的過於優雅之外(實在不像個俄國樂團),是個很精采的演出,雖然我不大喜歡Simonov的指揮方式(過於花俏)。
Simonov很爽快的送給Freiburg的聽眾四首安可曲,這舉動讓台下的觀眾驚呼連連。他所選的安可曲幾乎都是舞曲,不過Simonov很重的口音讓我搞不清楚他到底是講哪國語言,當然也聽不懂他講的安可曲目,前兩首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希望沒有聽錯),第三首是韋伯的邀舞(邀舞原本是鋼琴曲,有管絃樂的改編版本),第四首我就完全不了解了,不過這是一場很盡興的音樂會,也是我在Freiburg聽的第二場音樂會。
P. I. Tchaikowsky Piano Concerto No.1
P. I. Tchaikowsky Symphony No.6
Moskauer Philharmoniker
Dirigent: Yuri Simonov
Klavier: Kirill Gerstein
對於莫斯科愛樂這個樂團其實不是太熟悉,即使在網路上也很難找到這個樂團的網頁。曲目安排上極為大眾化,不管是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或者第六號交響曲,都是他極為著名且重要的作品,雖然曲目的安排上不盡如人意(在歐洲這邊我會比較偏好聽到一些比較少機會上演的作品),不過學生票有超過五折的優惠(原價53歐,學生只需25.3歐),算算也不比台灣貴,因此毫不猶豫的就買票,想要聽聽來自俄國的樂團是否能演奏出柴氏的原汁原味。
這首鋼琴協奏曲創作於柴可夫斯基35歲時,剛寫完時要獻給Nikolai Rubinstein首演,只是當時鋼琴家批評(據說嫌太難)因而轉獻給另外一位鋼琴家(好像柴氏的小協也是要送給某人演奏,結果也是被人家嫌太難)。鋼琴家Gerstein出生於1979年,就他的演奏技巧而言要處理這首鋼琴協奏曲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很多地方彈起來都遊刃有餘,也少有錯音,在第一樂章跟第三樂章有些飆速度的段落,處理起來也很俐落,跟樂團的搭配也很不錯。不過有些大和絃在彈奏上感覺有些粗暴,加上他踏板使用過多,所以有些音色是模糊而不清晰的。我自己偏好乾乾淨淨的音色,不過想要聽到這種音色總有幾個條件需要配合:音樂廳的殘響秒數不能太長(Freiburg顯然殘響是稍長的,所以聽起來的音色都像是mix過好幾圈後才打出來的感覺),再來是演奏家自己音色的處理,我自己就覺得Gerstein的踏板用得太過頻繁,尤其強音又是低音的部分,他的踏板感覺用得還是很多,所以聲音更是膠在一起。第二樂章的表現讓人感覺有點無聊,雖然不是無聊到像在咬橡皮筋,但是我覺得Tchaikovsky的作品在慢板的部分應該是要很美的。在這個樂章中,一種婉轉間接的表達方式,會勝過直接表達許多,而Gerstein的演奏就是有讓人覺得過於直接。樂團的伴奏我覺得相當精采,這個樂團有相當淳厚的低音,從大提琴到Double Bass,在拉絃時營造出的深厚讓樂曲的架構更為穩當,在撥弦時聲音淳厚外,還帶有動態的美感,不是少女的輕盈彈跳,而是一種”彈性”的感覺,這種彈性帶動樂曲的行進,而在這邊樂團的伴奏作得非常漂亮。Simonov的指揮有些誇張,肢體動作誇張外,在一些樂句段落會稍微強調”段落”,所以會有比較長的Pause在兩個段落之間,不過這是詮釋問題,對於我來說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至少不妨礙音樂的流暢。
1893年完成的第六號交響曲(提名悲愴)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首交響曲,有人說柴可夫斯基是因為傷寒霍亂這類的疾病死亡,但是不負責任的八卦講法據說是:柴氏與俄國皇室某人搞在一起(別忘記Tchaikovsky是同性戀),而皇室為了名譽問題將其滅口。這個樂團漂亮的低音在這首交響曲中展露無遺,而他們銅管響亮的音色表現也相當穩定(比起在鋼協伴奏時)。同樣的Simonov在指揮的時候,會刻意將一些地方把音樂收得乾乾淨淨後再重新開始。有時候,音樂這樣的留白可以帶給人更深刻的印象,而Simonov這樣的處理對於這首交響曲來說,我認為相當合適,在厚重的樂曲中給人喘息的機會,也讓人有短暫的時間去回味餘韻。樂團的音色跟整體表現上都相當出色,不過好像跟傳統上俄國樂團給人冷冽的印象大不相同。或許銅管的音色是有些嘹喨冰冷的感覺(尤其指小號),但是整個弦樂部份卻是滿滿的溫暖色彩。第三樂章的速度沒有我想像中的快,這個Allegro molto vivace的樂章樂團沒有展現出凌厲的攻勢,在指揮的控制之下,似乎優雅有餘而野性不足,所以聽起來沒有讓人感覺很過癮,不過從第三樂章進入第四樂章的處理方式不錯,在完全沒有休息的情況下連入第四樂章,從原本精神亢奮的音樂突然”重嘆”一聲,這個處理很漂亮,很鮮明的轉折,也宣示出這首樂曲鮮明的個性。樂團的聲音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除了出乎我想像的過於優雅之外(實在不像個俄國樂團),是個很精采的演出,雖然我不大喜歡Simonov的指揮方式(過於花俏)。
Simonov很爽快的送給Freiburg的聽眾四首安可曲,這舉動讓台下的觀眾驚呼連連。他所選的安可曲幾乎都是舞曲,不過Simonov很重的口音讓我搞不清楚他到底是講哪國語言,當然也聽不懂他講的安可曲目,前兩首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希望沒有聽錯),第三首是韋伯的邀舞(邀舞原本是鋼琴曲,有管絃樂的改編版本),第四首我就完全不了解了,不過這是一場很盡興的音樂會,也是我在Freiburg聽的第二場音樂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