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一牆隔起莊嚴與肅穆,踏入斯土如同進入人間天堂,一牆也隔起兩國的恩怨情仇。
這是世界上少數(或者是唯一)以拉丁文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由宗教領袖領導的政府(假如西藏流亡政府、英國女王也為英國國教的領袖不算的話)。小時候我有個奇怪的嗜好,喜歡背世界各國的首都,尤其對於首都跟國名相同(似)的特別有興趣,像新加坡、墨西哥、巴西等,當然梵蒂岡也是其中之一。不過當時仔細一瞧這個國家的基本資料,沒想到面積竟然不到一平方公里。只是當時年紀小,不曉得這個國家大有來頭,也沒有詳究為什麼他的國土面積可以這麼小。

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Pippin,也就是後來開創查理曼帝國的查理曼大帝之父)在西元756年將羅馬附近的大片領土交給教宗統治形成教皇國,延續千年後由於義大利統一運動興起,最後教皇國的首都為義大利軍隊攻破而滅亡,取而代之的是梵蒂岡的建立,最後領土只剩下0.44平方公里。在教皇國滅亡後到梵蒂岡國建立的過渡期數十年間,他們對義大利這個國家是充滿恨意的,直到1929年兩國簽署拉特蘭條約(Lateran Treaty)後,情勢才有轉變。對於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來說,梵蒂岡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就像麥加對於回教徒來說,那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地方。即使對於觀光客來說,這也是到訪羅馬時必遊的景點。上次在聖彼得廣場聚集成千上萬的人群,應該是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過世以及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時。那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這種畫面,深深感到宗教力量的強大,令人動容。

從聖彼得廣場進入教堂,第一個吸引人眼光的是位在聖彼得大教堂地下室的歷任教宗陵墓,這個地方一律禁止拍照。參觀歐洲這麼多教堂,也不知道看過多少教堂地宮陵墓(如巴黎的St. Denis就是法國國王陵墓集中地),但是在這邊集中了上下縱橫千年的天主教領袖(當然不是所有,但也是大部分了)。莊嚴的氣氛下似乎自己也失去了在這邊按下快門的欲望。在這些教宗的身後處,有個地方劇及一些人群,他們虔誠地禱告,不難想像,這邊是幾年前剛過世的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陵墓。甚至有虔誠的教徒在此流下眼淚,表達對這位宗教領袖的無限追思。

教宗陵墓出口

從教宗陵墓出來後,轉入聖彼得大教堂中。而最負盛名的雕像當屬Michelangelos Pieta,在教堂一進去的右手邊就可見到。


教堂中聖彼得雕像前面總是聚滿人潮,每個經過的遊客都會在雕像的腳上摸一下,據說可以帶來幸運。所以雕像的右腳幾乎已經完全光滑,沒有腳趾的痕跡了。而在教堂的中央前方處,一個宏偉的祭台豎立著。在歐洲看過不少教堂,一般的主祭台不會另外有特別的建築設計,但是聖彼得大教堂由四根柱子撐起,頂上有著十字架,而祭台頂的四角落各有天使雕像,而柱子的設計是有點彎曲的迴旋形狀,會讓人有中國式龍柱的錯覺,但是在這柱子上裝飾的卻是花葉等植物的雕刻。雖然遊客眾多,但不失教堂本身的莊嚴肅穆,只是每每看這些教堂,總會想起在波昂的時候同樣是天主教徒的房東媽媽講的話:

“為什麼總是要把教堂蓋得這麼華麗,把這些錢拿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是更好嗎?”

 “很多人進教堂後是一副慈眉善目樣,出教堂後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嘴臉。”

想想在這趟義大利的旅程中,我看到好多好多教堂,在Assisi這個聖方濟教會的起源地,教堂不知凡幾,在羅馬,教堂更是多得數不清,虔誠的人們走進教堂沾著聖水,就在胸口畫起十字,告解室的小紅燈(或者綠燈)亮起,神父靜靜聽著告解者的懺悔,而教堂的另一端禮拜正在進行,或者禮拜結束工作人員對著參加的善男信女收取自由奉獻。雖然虔誠的教徒很多,但是卻不能掩蓋這個國度治安混亂的事實,善惡可以並存,而或許在把善惡分離時同時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聖彼得雕像,注意他的右腳跟左腳有什麼差別 :P



在聖彼得教堂的左側有通道進入寶庫(Schatzkammer),當然是要收費參觀,但是就在這個通道的接近寶庫入口處,一塊石板上刻著歷任教宗的名錄,從第一任教宗聖彼得(西元六十幾年),歷經近兩千年的歲月,教會的分分合合、權力擴張與萎縮,到今天教宗本篤十六世統領梵蒂岡國、並統領全世界天主教信仰。若望保祿二世的名字靜靜的刻在石版的最末端,2005紀錄著他蒙主寵召的那ㄧ年。


在這個通道附近還有一個小小的紀念品店,在這邊買了兩張明信片,靜靜的坐在教堂中的長椅上寫著卡片,一張寄給虔誠的教徒Van,另一張寄給我自己。把卡片寫完後,拿到廣場右側的郵局投遞,有許多人都在這個世界最小國家的郵局寫著卡片,貼上郵票,然後投入郵局外面的黃色郵筒(寄給Van的明信片郵票是莫札特的肖像,因為邊張也設計得很漂亮,我捨不得撕掉,就直接貼上明信片寄出)。後來回德國後兩三天收到明信片,郵戳的圖樣是聖彼得大教堂與廣場,郵票上是用義大利文寫著梵蒂岡字樣,至於明信片左下方的符號是梵蒂岡的國徽。


梵蒂岡的第二個景點是梵蒂岡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由十幾個博物館組合起來的集合。著名的幾個包括:庇護克萊孟館(Museo Pio Clementino)、拉裴爾展覽館(Stanze di Raffaello)、以及教宗選舉的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由於在梵蒂岡博物館中我沒有停留太長時間(約兩個半小時),所以只挑重點部份觀賞,至於像古埃及收藏部份就直接跳過。Museo Pio Clementino是教宗庇護六世所成立,裡面收集的雕塑作品以希臘羅馬時期為主,至於拉裴爾陳列館共分四廳,拉裴爾著名的畫作雅典學院就是展覽於此。

Museo Pio Clementino的勞孔群像


拉裴爾:雅典學院 走在正中間的當然是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兩人

西斯汀禮拜堂的故事太多,當時光導覽的部份全部聽完大概就花了半個小時,而這個教堂中人滿為患,內部雖然禁止拍照,但是閃光燈還是此起彼落,大概整個梵蒂岡博物館中最像菜市場的地方就是這裡,雖然看著這些彩繪壁畫讓人不禁讚歎動容(天花板頂的壁畫,正中央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名作”上帝創造亞當”),但是這種擁擠的感覺,真是令人相當不舒服,禮拜堂小小的空間內卻聚集上百名參觀者,實在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欣賞。雖然進入禮拜堂前早有告示牌希望參觀群眾保持安靜,但是管理人員還是必須時常廣播提醒,或者警衛發出”噓~噓”的聲音提醒參觀者壓低交談音量。

其實梵蒂岡圖書館在這些展覽場間還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展出掛毯的Galleria degli Arazzi以及地圖展覽室(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掛毯顧名思義就是掛著的地毯,這些毯已經是當作藝術品來製作,當然現在也是當作藝術品來收藏,展覽場為了不傷害這些掛毯,所以燈光也比其他館微弱;至於地圖展覽室展出義大利的地圖,這些古地圖的描繪手法除了畫出地形地貌之外,細部的聚落等也會描繪上去,在展覽館的入口處是兩幅義大利的全圖(北義與南義),而其他展示各區域的細部描繪。與其說是地圖,或與在某方面更像西式山水畫。

地圖展覽室的義大利地圖

兩個半鐘頭是根本不可能看完這個博物館的(想當時在羅浮宮也是花了我幾乎一整天才把想看的東西看完),若下次有機會,我想我還是會進去參觀一次這個由歷任教宗累積收藏而完成的博物館。

(Tipps) 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nticani)跟聖彼得大教堂(San Pietro in Vaticano)一向都聚集許多參觀人潮。梵蒂岡博物館的開放時間跟一般的博物館都不大一樣(較早關門),通常有興趣參觀者越早去排隊越好(九點開放,大約七點去排隊),否則排隊的人潮會沿著梵蒂岡的城牆不斷延伸,幾乎快要到聖彼得廣場。假若如此,排隊的時間大概會耗掉兩個小時。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13歐,並不包含在Roma Pass可以使用的範圍中,而每個月月底的星期天是免費開放參觀,所以人潮又會比其他時間更洶湧。在ADAC這本旅遊書中提到,梵蒂岡博物館中最有名的當屬西斯汀大教堂(Cappella Sistina),這是整個博物館動線的末端,幾乎不管何時都擠滿人潮,若是想要享受人潮較少的西斯汀教堂,欣賞米開朗基羅的畫作,那就必須在博物館剛開門時就直接衝到那邊去。 聖彼得大教堂的參觀人潮不惶多讓,同樣建議早點去,大約早上十點後排隊的人潮就會越來越多。不管參觀博物館或者大教堂,禁止穿著無袖的上衣與短褲(沒有蓋住膝蓋)進場,因此有些小販就在排隊的人潮當中兜售大絲巾,可以讓人直接綁住披在肩上或者圍在腰間。既然是規定,就遵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illiam 的頭像
    wwilliam

    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