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與腳踏車相關的兩則新聞:
明文規範/自行車 禁騎斑馬線 (節錄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24/today-fo7.htm
「慢車」中增列自行車條文
〔記者邱俊福、曾鴻儒、許敏溶/台北報導〕自行車政策即將出爐,負責提出修法草案的警政署,上週已將建議案送給交通部。警政署及交通部官員表示,包括兩段式左轉、禁止闖紅燈、禁行斑馬線等規定,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均有清楚規範,罰鍰三百至六百元不等,但過去因法 條僅規範「慢車」而混淆,未來將明文化,於慢車中增列「自行車」條文,但現有罰則不會加嚴。
所謂「隱形車道」概念,何國榮表示,自行車除超越前車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外,應在路緣、邊溝或障礙物內側一公尺以內範圍行駛,主要考量汽機車與自行車,車速不同,若自行車夾於汽機車間,將有危險性;而兩段式左轉,也僅規定於同向兩車道以上的道路。
1萬5千餘人鐵騎悠遊大臺北 (節錄自台北市政府網頁)
http://member.ettoday.com/events/2007carfree/news.php?bo1Id=90
清晨6點早起的民眾帶著自己心愛的鐵馬,蜂擁至北縣縣民廣場報到。出發前郝市長、周縣長帶領與會貴 賓以及大臺北地區關愛地球、重視健康的朋友們,一起宣讀「綠色交通宣言」,鼓勵所有的參與者都能以大眾運輸工具為第一優先選擇,以達到低交通壅塞、減少空氣污染,並還給大臺北居民乾淨的生活空間。大會還特別貼心地邀請健身練教導現場的民眾做暖身操。
上萬輛蓄勢待發的鐵馬,在長官的鳴笛下應聲齊走。民眾由北縣縣民廣場出發,行經縣民大道跨越連接市縣的華翠大橋後,續行艋舺大道,中華路、愛國西路以及中 山南路到達最後的仁愛路段,但見平日車水馬龍的仁愛路只剩下路旁的行人,以及車道上恣意悠遊的腳踏車騎士們,途中並有民眾陸續加入騎乘行列,一同響應。抵 達終點市民廣場後,郝市長、周縣長共同致贈獎牌感謝企業共襄盛舉,並分別在自己的腳踏車簽名,做為隨後舉行的嘉年華活動最佳獎品。
在Freiburg這個號稱德國陽光最多的小城市中,各處都可以看到腳踏車在街上奔馳,到處也都可以看到腳踏車的停車架,充滿活力的陽光上班族跟學生就這樣天天騎著腳踏車上班上課,父母親上班要把小孩子帶去幼稚園,也是在腳踏車後面加上一個拖著的Wagen就這樣上路,即使在冬天冷風颼颼,腳踏車還是這邊許多人的交通工具。同樣的場景換到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這個國際大都市,很難想像中央車站前有專屬的腳踏車立體停車場,許多通勤的上班族出車站後就是去牽自己的腳踏車然後踏上歸途。腳踏車對於歐洲人來說不只是運動的工具,其實它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在台灣,這樣交通工具對於窮學生來說絕對有實質的意義,至於對於其他大官來說,可能就只是作秀的工具而已,每年在無車日上表演一下聊表心意。結果,喊了好多年的自行車代步,到現在一切都還在原地踏步。
警政署的規劃中把腳踏車視為機慢車的一部分,強迫讓腳踏車離開人行道跟斑馬線,對於照顧行人行的安全讓人好生佩服,結果騎腳踏車的人路權在哪邊?在距離人行道或者路邊一公尺的隱形車道上(或有人稱之為國王的車道)。不教而殺謂之虐,今天要對自行車開罰,但是卻沒有給自行車行路人對應的空間,這是否合理?先想想台北市有多少違規停車的情況會佔用這些隱形車道,還有多少公車司機或者計程車司機直接切入外線車道停靠路邊的驚險畫面,再想想台北市有多少機車從你耳邊呼嘯而過的情景。假如這條國王的車道就是專門給腳踏車所使用,那這樣我絕對舉雙手贊成開始對不守規矩的腳踏車騎士開罰,但事實上,這條看不見的車道機車會搶,汽車公車三不五時佔用,在這樣險象環生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會考慮騎腳踏車代步?再者很多道路的路邊其實是用水溝蓋鋪起的,並不像車道鋪上柏油,所以腳踏車騎在這些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根本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不曉得這些規劃的政府官員是不是應該先依照這些規定騎騎腳踏車,再來談要不要開罰的事情?腳踏車騎士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我想應該也會選擇騎在人行道上而不是路邊的這條隱形車道,沒有完善的自行車道而對這些弱勢者開罰、這真是個暴虐又無能的政府,在他們的腦中,罰似乎可以遏止一切,罰似乎是政府財源,至於其他人怎麼想,不關他家的事。
至少在Freiburg這邊看到的作法是:他們規劃相當完善的自行車道,而碰到無法單獨設置自行車道的地方,則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共用,另外腳踏車道必定在一般正常車道跟人行道的中間,但是一定跟一般車道有所分隔,我認為這樣的規劃是合理而且必要的。從速度上來說,腳踏車的時速不過20公里,而機車汽車的時速動輒都是腳踏車兩三倍以上,把腳踏車歸納在機慢車中共同管理,讓人覺得可笑而且莫名奇妙。腳踏車當然禁止闖紅燈、建議兩段式左轉,但是禁行斑馬線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我不曉得這些在上位的規劃者是否真的在大街上騎過腳踏車,還是有到其他國家考察過他們的作法然後再來進行規劃,但是這些對於腳踏車規範的消息釋放出來,只會扼殺而沒有鼓勵民眾騎腳踏車的作用,於是塞車的台北市依舊上下班時間各大交通幹道塞得滿滿的,而原本可能騎在人行道的腳踏車因為規範的關係開始在馬路上與汽機車爭道,這種現象,我想都不敢想。
結果諷刺的是,台北市的國際無車日活動不曉得已經堂堂邁入第幾屆了。這次甚至擴大舉辦,把忠孝東路封起來讓大家享受在大馬路上散步的優閒,結果忠孝東路上的人悠閒,在週邊的駕駛可是塞車塞得苦哈哈。這種無車日的活動,兩個字形容,就是”無腦”(或者有人高興用腦殘也行),聽說這個活動花的經費還以百萬元計。然後台北市也不過就某個區域一天無車,其他區域依舊天天塞車,那這樣這個活動真的達到宣導的效果嗎?我想沒有,很顯然的完全沒有。
政府要鼓勵大眾交通工具的普及,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提供便宜而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讓大家使用,其次可能就是調漲油價,抑制民眾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欲望,假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沒有比較方便又便宜,那為什麼民眾要去使用?在台灣我們的公眾交通工具都是計次收費,而且通勤族跟一般散戶一樣,沒有更多的折扣優惠。但說實話,對於通勤族若有另外的折扣,其實會吸引更多人考慮使用公用交通工具。德國大多數的城市都是這樣,以Freiburg這邊為例,單次搭乘票為2歐元,但若買天票則是4.8歐元,假如一般上班族的月票就是43歐元,若買年票則只需要430歐元(也就是免費贈送兩個月),對於學生來說有更多的優惠,期票(Semester Ticket)六個月只需要69歐元。這樣不管怎麼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都比較划算,而且德國的油價大約是台灣的兩三倍,這樣當然可以有效吸引民眾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台灣要鼓勵民眾多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每年花幾百萬辦這種嘉年華一點用處都沒有,只是淪為大家抨擊的目標或者笑柄而已。不仔細想想規劃整體的配套措施,無車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而塞車會永遠都是這個地方的噩夢。
- Oct 06 Sat 2007 23:07
無車日還是無腦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