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巴黎市中心到凡爾賽宮距離大約20公里,鐵路工具除了RER之外,地鐵是無法到達的,地鐵能夠到達的區域主要只有巴黎中心的20區(稍大一些,不是只侷限在這20區間),除此之外都必須靠RER或者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
搭乘RER路線C到凡爾賽宮站之後,大概只需要五分鐘就可以看到雄偉的宮殿建築。法國的很多宮殿建築都不是一開始就想要蓋得這樣美輪美奐又雄偉的,通常有個基礎在那邊,後代的帝王(通常是指路易十四)陸續擴建而成,羅浮宮如此,凡爾賽宮也是這樣。原本凡爾賽宮只是路易十三在1631年建成的一座打獵用行宮,而在這個沼澤地上建起的宮殿後來受到路易十四的青睞,不斷的擴建,就變成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不只法國的輝煌在此可一一細數(路易十六的婚禮也是在凡爾賽宮舉行),德皇威廉一世(Wilhelm I)的加冕大典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凡爾賽合約簽訂,都是在這座輝煌燦爛的宮殿中。可惜參觀凡爾賽宮那天的天氣不算理想,所以拍起來的照片無法顯現出外觀的氣派跟宮廷花園的遼闊,再加上冬天,花園裡種植的樹木都已掉光葉子,因此光禿禿一片,反而展現季節帶來的蒼涼。
凡爾賽宮的正面,由於前方正在整修的關係,拍起來的照片不大搭調。
凡爾賽宮跟SNCF(法國國鐵)有合作推出一種聯票:包含RER的交通費與凡爾賽宮的入場券,可以參觀的區域包括:國王皇后的起居間(apartment)、王儲的起居間、馬車博物館、瑪莉安東尼(Marie-Antoinnete)園林等區,淡季的票價16€,加上交通費不過19€,而且這樣的票價還包含語音導覽(有中文的,這樣可以不用太專心聽導覽),所以就我看來還算經濟實惠。
跟隨著凡爾賽宮的語音導覽第一站是來到皇家禮拜堂(Chapel),既是跟禮拜有關,要向神獻上至高無上的虔誠之心,又是專屬皇室所用,想當然爾一點一滴都是馬虎不得的,走進禮拜堂,兩層挑高加上圓頂建築,當然會讓人產生虔敬的感覺,即使禮拜堂整體所用的顏色相當素雅,但是雕刻、圓頂的壁畫以及主壇位的金光閃閃的雕塑,都可以看出路易十四對於這個地方的要求,儘管顏色低調,但是皇家該有的氣派與等級,沒有一樣缺少。參觀完禮拜堂會走入17世紀長廊,在這邊的所有雕像都是法國歷任的國王(在地面層)或者法國的名人(第一層),經過這個長廊進入歌劇院,這個景點雖然無法拍照,但是令人咋舌的程度比起禮拜堂更甚。即使後面看到的鏡廳令人印象深刻(或許現在鏡子不是很值錢的東西,所以沒有辦法有深刻的衝擊),但是歌劇院的奢華應該令人難以想像。
歌劇院裡面是沒有辦法照相的(好像前不久剛整修完畢),但是語音導覽介紹的一些東西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說舞台的柱子看起來很重,整體的氣勢相當驚人,但是實際上這些柱子是空心的,還有包廂中水晶燈的設計跟鏡子是結為一體的,這些水晶燈事實上都只有一半,利用鏡子呈現出來的鏡像造成完整的鏡子。使用鏡子在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來說是奢華的象徵,在當時製作鏡子的工藝並不純熟,所以造價也相當昂貴,從凡爾賽宮的鏡廳以及歌劇院裡面使用的鏡子,都是象徵這個王室的富有與國力強盛。在法國大革命中不幸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他跟瑪莉安東尼的婚禮就是在這邊舉行的。至於要把歌劇院變成舞廳,就是從舞台開始延伸,把一樓的座位都用木板蓋住即可,這是可以活動的,只是當時的照明設備是蠟燭,晚上在這邊辦一場宴會,燒掉的蠟燭數量相當可觀,當然也是很燒錢的行為。提到歌劇院的照明是使用蠟燭時,在導覽中有這麼一段話:法國劇作家莫里哀(Moliere)在寫劇本大多考慮到蠟燭燃燒的時間,所以每一幕的長度大約都是蠟燭燃燒的時間,只是終其一生他的作品並沒有在這個歌劇院上演過。走出歌劇院,旁邊從窗外就可以看到很大的蓄水池,而蓄水池的作用是救火用的,要是不幸木造的歌劇院起火,可以迅速引水救火。
鏡廳(72公尺長):數百面鏡子細數法國的輝煌過去。
在參觀的過程中多少都有機會可以從窗外看到凡爾賽宮的花園景象,雖然是冬天,但是草皮還是呈現綠油油的面貌,加上許多的噴泉與運河交雜期間,這類的巴洛克式花園雖然在德國也見過,不過像凡爾賽宮這樣大規模的實屬罕見。元凡爾賽宮只是路易十三建來打獵的行宮而已,在路易十四的意志下,原本不可能出現噴泉的地方,一座一座不斷的增建,另外還有十字型的運河在這個大園林區。路易十四在位超過七十年(1643-1715),凡爾賽宮就這樣在他手中一點一滴的建成,後來繼位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雖有擴建或整修,但都不及其曾祖父或先祖的大手筆(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五的曾祖父、路易十五又是路易十六的祖父)。
雖然鏡廳有一半正在整修,但是氣派從其中一半就展露無疑,雖然我覺得參觀歌劇院的時候,在裝飾與鋪張程度都感受到比較強烈的震撼。大概真的是現在的鏡子不值錢吧!
國王跟皇后的寢宮就不一一細數,這些大大小小的房間其中當然有一間是要給守衛使用,以保護國王與皇后的安全。這些房間可以分為寢室、盥洗間、交誼廳等等,還有一間是給大臣請安用的(顯然一定是路易十四在用的)。君權神授的概念在路易十四時代,應該算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一句:朕即國家,更是道盡他的輝煌與驕傲。在凡爾賽宮中掛著路易十四的畫像:長髮披肩的捲髮、腰間配劍、手握權帳,華麗的藍色綴花大衣,白色的緊身褲襪外加一雙小紅高平跟鞋,時髦而尊貴。可惜好大喜功的結果(除了大興土木,他還大動干戈推展所謂的天然疆界),對法國的繼任君主就是慘事。只是昏庸的君主沒有意識到揮空的國庫與民不聊生的現象,結果導致法國大革命。瑪莉安東尼據說曾經在聽到百姓都沒有麵包可吃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們可以吃蛋糕啊?
可以吃蛋糕?這跟中國的「何不食肉糜」(晉惠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他們兩人的下場確實也相去不遠。
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圖。第一版的目前展示在羅浮宮中,這是第二版本,但是是畫家Jacques-Louis David重複繪製的。
歷史藝廊展出的畫作大抵上都是大革命之後的作品,有不少主題是跟拿破崙有關,而這個歷史藝廊的Battle Gallery跟後來參觀羅浮宮時候看到的大藝廊有點類似,裡面展出的作品主題就跟戰爭有關,而且都是巨幅作品,看得是讓人驚心動魄。
凡爾賽宮中的歷史藝廊(History Gallerie),跟羅浮宮的Grand Gallerie感覺很像。
從歷史藝廊出來後,大概是十一點半左右,在主要的這幾個展場大概花兩個半鐘頭的時間。接著是參觀王儲的起居間,跟凡爾賽宮的主體建築在一起,只是換個門進入,也換個語音導覽繼續參觀。
王儲的起居間。據說路易十六很喜歡天文地理,中間那個地球天象儀就是訂做給他的。
王儲的起居間跟國王皇后的比起來,想當然爾較為遜色,在房間的數量跟布置都比不上國王與皇后的寢宮。而在這邊掛了一幅路易十五的肖像畫,相當年幼,大概是剛登基的年紀(路易十五年僅五歲就登基為法王,在位時間也長達五十多年),穿著就跟路易十四的肖像畫差不多,一樣守中握有權杖,只是腳下的鞋子是白色的。即使稚氣未脫,但總有君臨天下之模樣。
在這樣霧茫茫又風大的天氣,心裏只想要趕快找個室內建物進去參觀以避冷風。可惜參觀完凡爾賽宮的主體建築,接下來有建物的地方就要走到相當後方的Grand Trianon跟Petit Trianon了(也就是瑪莉安東尼園林區)。凡爾賽宮的園林要是在夏天來觀賞一定是賞心悅目,加上一堆噴泉跟百花綻放,必然是美不勝收,可惜在冬天來,除了欣賞一下噴泉的造型與其雕像之外,大概也沒有太多心情在花園中散步。
氣派的花園:可惜無法清楚看到遠方的人造運河。
雖然最後方的這些區域被通稱為瑪莉安東尼園林,但是並非在路易十六在位時才開始建造,從路易十四時期就已經大抵奠定目前的規模,只是路易十六把這個區域當作禮物送給他的老婆,故而得名。
Grand Trianon中也有鏡室(Mirror Room),當然規模就不如凡爾賽宮中的鏡廳大,大約二十坪空間大小的房間,除了窗戶跟通往其他房間的門外,牆壁是全部被鏡子包圍的。而在這邊有間房是路易十八病故的房間。瑪莉安東尼園林在介紹中是這樣說的:
“瑪莉安東尼園林的創立列入大凡爾賽計畫之內,該雄心勃勃的計畫主要使凡爾賽恢復其鮮明新穎的對比:巴洛克與古典之間的對比、樸素無華與怪異奇特的對比,以路易十四為代表的男性影響和接替龐巴杜夫人的瑪莉安東尼的女性影響。小特麗亞農(Petit Trianon)及其園林與瑪莉安東尼密不可分,她是通過從側面否定老王宮及其傳統而使個人情去在凡爾賽宮留下烙印的唯一的皇后。路易十六在1774年將此贈送她之後,她得以避開繁瑣的禮儀而生活在屬於自己的寧靜天地中。”
正所謂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假如沒有這段簡短的介紹,或許自己在參觀凡爾賽宮就只是一連串的驚嘆過去而已,什麼東西大概也都沒有留下。或許從建築本身並無法特別看出這個強烈對比性,從內部的裝飾也只能看出一點點端倪而已,但是從園林設計中就相當明顯的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一種筆直雄偉的男性陽剛跟溫婉曲折的女性呈現的對比。凡爾賽宮的巴洛克式花園中,所有的道路都是筆直的,利用圓與方形等幾何形狀建構出來花園就是一種整齊的氣派,即使園中的運河,也是十字型。而對照皇后園林區就可以發現,這邊的花園設計多樣:有英式、法式花園等,庭園中的道路是蜿蜒的,包括園林中的河流也不是直線方形這樣的簡單幾何圖形。
鏡室,即使比不上鏡廳,也已經足具皇家氣勢。
在愛神廟的圓頂下,米白色的建築中豎立著愛神的雕像,對於瑪莉安東尼來說,這是她的世外桃源,她可以悠遊其間,當自己的小天地的主人。只是年輕的皇后跟國王,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難逃當階下囚的命運,最後也成為這場革命的犧牲者,1793年兩人先後(差幾個月時間)被推上斷頭台處決。在巴黎處處都是皇室的遺跡,在巴黎處處也都跟法國大革命有關,在皇室中看得到路易十六跟瑪莉安東尼的生活,在監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囚室與禮拜堂,在協和廣場上,雖然你看不到斷頭台,但是你知道,這是他們當時斷送生命的地方。
歷史最迷人的地方在於故事性,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而來到巴黎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熟悉的故事場景都展現在你眼前,你可以從這些場景慢慢拼出曾經聽過的故事,可能讚嘆、可能唏噓,但是這就是歷史,是活生生的、不是寫在書上的歷史。
這也是巴黎迷人的地方。
愛神廟。在皇后園林中的建築物並不多,這是其中之一,而且造型特殊。
搭乘RER路線C到凡爾賽宮站之後,大概只需要五分鐘就可以看到雄偉的宮殿建築。法國的很多宮殿建築都不是一開始就想要蓋得這樣美輪美奐又雄偉的,通常有個基礎在那邊,後代的帝王(通常是指路易十四)陸續擴建而成,羅浮宮如此,凡爾賽宮也是這樣。原本凡爾賽宮只是路易十三在1631年建成的一座打獵用行宮,而在這個沼澤地上建起的宮殿後來受到路易十四的青睞,不斷的擴建,就變成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不只法國的輝煌在此可一一細數(路易十六的婚禮也是在凡爾賽宮舉行),德皇威廉一世(Wilhelm I)的加冕大典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凡爾賽合約簽訂,都是在這座輝煌燦爛的宮殿中。可惜參觀凡爾賽宮那天的天氣不算理想,所以拍起來的照片無法顯現出外觀的氣派跟宮廷花園的遼闊,再加上冬天,花園裡種植的樹木都已掉光葉子,因此光禿禿一片,反而展現季節帶來的蒼涼。
凡爾賽宮的正面,由於前方正在整修的關係,拍起來的照片不大搭調。
凡爾賽宮跟SNCF(法國國鐵)有合作推出一種聯票:包含RER的交通費與凡爾賽宮的入場券,可以參觀的區域包括:國王皇后的起居間(apartment)、王儲的起居間、馬車博物館、瑪莉安東尼(Marie-Antoinnete)園林等區,淡季的票價16€,加上交通費不過19€,而且這樣的票價還包含語音導覽(有中文的,這樣可以不用太專心聽導覽),所以就我看來還算經濟實惠。
跟隨著凡爾賽宮的語音導覽第一站是來到皇家禮拜堂(Chapel),既是跟禮拜有關,要向神獻上至高無上的虔誠之心,又是專屬皇室所用,想當然爾一點一滴都是馬虎不得的,走進禮拜堂,兩層挑高加上圓頂建築,當然會讓人產生虔敬的感覺,即使禮拜堂整體所用的顏色相當素雅,但是雕刻、圓頂的壁畫以及主壇位的金光閃閃的雕塑,都可以看出路易十四對於這個地方的要求,儘管顏色低調,但是皇家該有的氣派與等級,沒有一樣缺少。參觀完禮拜堂會走入17世紀長廊,在這邊的所有雕像都是法國歷任的國王(在地面層)或者法國的名人(第一層),經過這個長廊進入歌劇院,這個景點雖然無法拍照,但是令人咋舌的程度比起禮拜堂更甚。即使後面看到的鏡廳令人印象深刻(或許現在鏡子不是很值錢的東西,所以沒有辦法有深刻的衝擊),但是歌劇院的奢華應該令人難以想像。
歌劇院裡面是沒有辦法照相的(好像前不久剛整修完畢),但是語音導覽介紹的一些東西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說舞台的柱子看起來很重,整體的氣勢相當驚人,但是實際上這些柱子是空心的,還有包廂中水晶燈的設計跟鏡子是結為一體的,這些水晶燈事實上都只有一半,利用鏡子呈現出來的鏡像造成完整的鏡子。使用鏡子在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來說是奢華的象徵,在當時製作鏡子的工藝並不純熟,所以造價也相當昂貴,從凡爾賽宮的鏡廳以及歌劇院裡面使用的鏡子,都是象徵這個王室的富有與國力強盛。在法國大革命中不幸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他跟瑪莉安東尼的婚禮就是在這邊舉行的。至於要把歌劇院變成舞廳,就是從舞台開始延伸,把一樓的座位都用木板蓋住即可,這是可以活動的,只是當時的照明設備是蠟燭,晚上在這邊辦一場宴會,燒掉的蠟燭數量相當可觀,當然也是很燒錢的行為。提到歌劇院的照明是使用蠟燭時,在導覽中有這麼一段話:法國劇作家莫里哀(Moliere)在寫劇本大多考慮到蠟燭燃燒的時間,所以每一幕的長度大約都是蠟燭燃燒的時間,只是終其一生他的作品並沒有在這個歌劇院上演過。走出歌劇院,旁邊從窗外就可以看到很大的蓄水池,而蓄水池的作用是救火用的,要是不幸木造的歌劇院起火,可以迅速引水救火。
鏡廳(72公尺長):數百面鏡子細數法國的輝煌過去。
在參觀的過程中多少都有機會可以從窗外看到凡爾賽宮的花園景象,雖然是冬天,但是草皮還是呈現綠油油的面貌,加上許多的噴泉與運河交雜期間,這類的巴洛克式花園雖然在德國也見過,不過像凡爾賽宮這樣大規模的實屬罕見。元凡爾賽宮只是路易十三建來打獵的行宮而已,在路易十四的意志下,原本不可能出現噴泉的地方,一座一座不斷的增建,另外還有十字型的運河在這個大園林區。路易十四在位超過七十年(1643-1715),凡爾賽宮就這樣在他手中一點一滴的建成,後來繼位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雖有擴建或整修,但都不及其曾祖父或先祖的大手筆(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五的曾祖父、路易十五又是路易十六的祖父)。
雖然鏡廳有一半正在整修,但是氣派從其中一半就展露無疑,雖然我覺得參觀歌劇院的時候,在裝飾與鋪張程度都感受到比較強烈的震撼。大概真的是現在的鏡子不值錢吧!
國王跟皇后的寢宮就不一一細數,這些大大小小的房間其中當然有一間是要給守衛使用,以保護國王與皇后的安全。這些房間可以分為寢室、盥洗間、交誼廳等等,還有一間是給大臣請安用的(顯然一定是路易十四在用的)。君權神授的概念在路易十四時代,應該算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一句:朕即國家,更是道盡他的輝煌與驕傲。在凡爾賽宮中掛著路易十四的畫像:長髮披肩的捲髮、腰間配劍、手握權帳,華麗的藍色綴花大衣,白色的緊身褲襪外加一雙小紅高平跟鞋,時髦而尊貴。可惜好大喜功的結果(除了大興土木,他還大動干戈推展所謂的天然疆界),對法國的繼任君主就是慘事。只是昏庸的君主沒有意識到揮空的國庫與民不聊生的現象,結果導致法國大革命。瑪莉安東尼據說曾經在聽到百姓都沒有麵包可吃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們可以吃蛋糕啊?
可以吃蛋糕?這跟中國的「何不食肉糜」(晉惠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他們兩人的下場確實也相去不遠。
拿破崙與約瑟芬加冕圖。第一版的目前展示在羅浮宮中,這是第二版本,但是是畫家Jacques-Louis David重複繪製的。
歷史藝廊展出的畫作大抵上都是大革命之後的作品,有不少主題是跟拿破崙有關,而這個歷史藝廊的Battle Gallery跟後來參觀羅浮宮時候看到的大藝廊有點類似,裡面展出的作品主題就跟戰爭有關,而且都是巨幅作品,看得是讓人驚心動魄。
凡爾賽宮中的歷史藝廊(History Gallerie),跟羅浮宮的Grand Gallerie感覺很像。
從歷史藝廊出來後,大概是十一點半左右,在主要的這幾個展場大概花兩個半鐘頭的時間。接著是參觀王儲的起居間,跟凡爾賽宮的主體建築在一起,只是換個門進入,也換個語音導覽繼續參觀。
王儲的起居間。據說路易十六很喜歡天文地理,中間那個地球天象儀就是訂做給他的。
王儲的起居間跟國王皇后的比起來,想當然爾較為遜色,在房間的數量跟布置都比不上國王與皇后的寢宮。而在這邊掛了一幅路易十五的肖像畫,相當年幼,大概是剛登基的年紀(路易十五年僅五歲就登基為法王,在位時間也長達五十多年),穿著就跟路易十四的肖像畫差不多,一樣守中握有權杖,只是腳下的鞋子是白色的。即使稚氣未脫,但總有君臨天下之模樣。
在這樣霧茫茫又風大的天氣,心裏只想要趕快找個室內建物進去參觀以避冷風。可惜參觀完凡爾賽宮的主體建築,接下來有建物的地方就要走到相當後方的Grand Trianon跟Petit Trianon了(也就是瑪莉安東尼園林區)。凡爾賽宮的園林要是在夏天來觀賞一定是賞心悅目,加上一堆噴泉跟百花綻放,必然是美不勝收,可惜在冬天來,除了欣賞一下噴泉的造型與其雕像之外,大概也沒有太多心情在花園中散步。
氣派的花園:可惜無法清楚看到遠方的人造運河。
雖然最後方的這些區域被通稱為瑪莉安東尼園林,但是並非在路易十六在位時才開始建造,從路易十四時期就已經大抵奠定目前的規模,只是路易十六把這個區域當作禮物送給他的老婆,故而得名。
Grand Trianon中也有鏡室(Mirror Room),當然規模就不如凡爾賽宮中的鏡廳大,大約二十坪空間大小的房間,除了窗戶跟通往其他房間的門外,牆壁是全部被鏡子包圍的。而在這邊有間房是路易十八病故的房間。瑪莉安東尼園林在介紹中是這樣說的:
“瑪莉安東尼園林的創立列入大凡爾賽計畫之內,該雄心勃勃的計畫主要使凡爾賽恢復其鮮明新穎的對比:巴洛克與古典之間的對比、樸素無華與怪異奇特的對比,以路易十四為代表的男性影響和接替龐巴杜夫人的瑪莉安東尼的女性影響。小特麗亞農(Petit Trianon)及其園林與瑪莉安東尼密不可分,她是通過從側面否定老王宮及其傳統而使個人情去在凡爾賽宮留下烙印的唯一的皇后。路易十六在1774年將此贈送她之後,她得以避開繁瑣的禮儀而生活在屬於自己的寧靜天地中。”
正所謂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假如沒有這段簡短的介紹,或許自己在參觀凡爾賽宮就只是一連串的驚嘆過去而已,什麼東西大概也都沒有留下。或許從建築本身並無法特別看出這個強烈對比性,從內部的裝飾也只能看出一點點端倪而已,但是從園林設計中就相當明顯的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一種筆直雄偉的男性陽剛跟溫婉曲折的女性呈現的對比。凡爾賽宮的巴洛克式花園中,所有的道路都是筆直的,利用圓與方形等幾何形狀建構出來花園就是一種整齊的氣派,即使園中的運河,也是十字型。而對照皇后園林區就可以發現,這邊的花園設計多樣:有英式、法式花園等,庭園中的道路是蜿蜒的,包括園林中的河流也不是直線方形這樣的簡單幾何圖形。
鏡室,即使比不上鏡廳,也已經足具皇家氣勢。
在愛神廟的圓頂下,米白色的建築中豎立著愛神的雕像,對於瑪莉安東尼來說,這是她的世外桃源,她可以悠遊其間,當自己的小天地的主人。只是年輕的皇后跟國王,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難逃當階下囚的命運,最後也成為這場革命的犧牲者,1793年兩人先後(差幾個月時間)被推上斷頭台處決。在巴黎處處都是皇室的遺跡,在巴黎處處也都跟法國大革命有關,在皇室中看得到路易十六跟瑪莉安東尼的生活,在監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囚室與禮拜堂,在協和廣場上,雖然你看不到斷頭台,但是你知道,這是他們當時斷送生命的地方。
歷史最迷人的地方在於故事性,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而來到巴黎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熟悉的故事場景都展現在你眼前,你可以從這些場景慢慢拼出曾經聽過的故事,可能讚嘆、可能唏噓,但是這就是歷史,是活生生的、不是寫在書上的歷史。
這也是巴黎迷人的地方。
愛神廟。在皇后園林中的建築物並不多,這是其中之一,而且造型特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