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稍微知道巴黎這個城市的人,大概都會知道巴黎有第一、第二…大學(被拆到第幾我就不大曉得),而這些大學其實原本都叫做巴黎大學,只是後來因為國家政策的關係,把原本合為一體的大學拆得四分五裂。原本拜訪巴黎大學的行程不在我的預定計畫內,但是因為我幾乎把我安排的行程都已經走完,又剛好在逛St. Denis教堂時順道經過第八大學,所以才有想到各個巴黎大學看看的計畫。

說順道其實還不大順路,只是碰巧在逛完St. Denis的時候,在地鐵站附近看到有路標指向巴黎第八大學,想想只是在附近而已,而且既然都已經來到巴黎這麼郊區的地方,不順便去看看有些可惜,於是我就開始沿著路標找大學。走出St. Denis的中心熱鬧區,看到巴黎街頭的旅遊指示地圖,發現原來這段距離還不算短(大約一公里多,比我想像中的要長),不過既然都已經走在半路上了,而且我只要走到自由街(rue de la liberte)我就可以找到第八大學。我們都唸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在這邊,我說:大學之道,在自由路上。大概就這樣一邊走路一邊欣賞巴黎稍微郊區一些的風景,也不用多久的時間就看到這樣的路標:


大學之道,在自由路上

只是這幾天巴黎的天氣相當不穩定,我都覺得這起天在巴黎散步都被這邊的天氣「凌遲」(請用台語發音),有時候相機的鏡頭蓋打開要拍照,竟然就開始飄起小雨,不然就是漫步在金色陽光下撐著雨傘,下雨加上強風,那時候是撐傘跟不撐傘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這種天氣詭異變化的極致出現在找第八大學這天,包括下午在塞納河左岸散步也是一樣,雖然拍了不少顏色光線都漂亮的照片,但是也被這陰晴不定的天氣搞得很惱怒。

總算是走到這條自由之道的底端,也看到巴黎第八大學的外貌,說真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建築的高度雖然不高,但是感覺就是一個新興校區的風貌,所以也沒有特別古老的建築居於其中,假如沒有在建築的牆上掛上第八大學的標誌,我會很自然的以為它可能是什麼政府機關或者私人公司而已。比較誇張的是噴漆:在大學校園建築的牆壁上也有噴漆。我自己其實不大喜歡乾淨的牆壁上有奇怪的噴漆,尤其有些噴漆的水準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總之看到第八大學感覺還是很奇怪,覺得他實在是不像一般的大學,一般這樣歷史悠久的城市,講到大學應該都是那種典雅的舊型建築,有挑高的大廳跟迴廊之類的設計,在德國的許多大學就是這樣,原本以為只有第八大學這樣,看了其他才知道原來這不是絕無僅有的。


第八大學的外觀,看起來很不起眼。

相較於第八大學叫做St. Denis University(看名字還不知道是第八大學,是後來對照才知道的),第六大學有個很響亮的名字:Pierre-Marie Curie University,其校區跟第七大學是在同一處。其實早在逛萬神殿(或翻譯作先賢祠,Pantheon)的時候我就經過它了,只是當時從外觀真的很難想像它是巴黎的第六跟第七大學。那時候的感覺就是,怎麼在市區中有這麼格格不入的鋼骨玻璃建築,而且好像正在施工的工地一樣,外面看起來髒亂不堪(雖然巴黎的髒早已不是新聞),走進校區中更是感覺像工廠,沒有什麼大型的綠地,還有被強風吹倒的垃圾桶躺在廣場上,總之就是一片慘不忍賭的面貌。看了六七八這三所大學,看得還真是讓人有些失望,一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城市,人說浪漫之都的巴黎,怎麼可以容忍他們的大學長得跟工廠一模一樣?我沒有走入第八大學的內部,不大清楚裡面的平面規劃,但是第六第七大學的規劃,所有的建築就蓋成一個一個方格,就像蜂巢一樣,而電梯跟樓梯前面也會有標號,免得走出來搞不清楚東西南北,除了門口廣場一棟很高的建築之外,其他完全相同,走在學校裡面有點像走入迷宮的感覺。不知道那些曾經在巴黎留學過的台灣學生對於這些大學又是怎樣看待的?

或許巴黎就是個到處充滿矛盾的城市:浪漫之都、花都的腳邊到處都是垃圾跟狗屎;有著典雅的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建築也有著前衛的現代藝術。有長得像工廠一樣的大學,所以當然也有建築典雅、符合我期待與想像中的大學。


第六第七大學校門口外觀。

校園平面圖,跟工廠一樣整齊的方格。

巴黎第四大學(索邦Sorbonne)除了在先賢祠附近的主校區之外,在St. Ouen附近也有一個校區,不過分校區的建築就是屬於現代化的設計。Sorbonne成立的歷史相當早,早在西元1253年就已經成立,而在法國大革命時間曾經短暫關閉,後來拿破崙一世在位才又重新開張。這所學校在法國的高等教育具有中心的指標地位,即使到1968年的學運也與其密切相關。第四大學是沿著一條斜坡所建,建築是呈現比例極為懸殊的矩形,即使從該建築的後方走過,也可以感受到大學殿堂的典雅與神聖。從建築的後方一個一個半圓的弧頂,可以看到上方刻著各個領域的名稱,中間的這個區塊依序是:Geographie、Paleontologie、Algeebre、Astronomie(剛好在中央尖頂的下方)、Geometrie、Macanique、Zoologie等,很低調的告訴大家這個學校擁有的領域(當然不只這些,只是我沒有全部記下來),因為這些文字幾乎就跟建築鑲嵌在一起。在索邦大學附近還有著名的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1530年建立),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可以進入參觀的地方,所以就在外面拍個照片證明自己曾經經過這個地方。


第四大學(Sorbonne)的正門(其實應該是教堂的門)與其廣場。


沿著斜坡所建的第四大學,這才比較像我心目中的大學樣貌。

在先賢祠對面的第一第二大學,在校門口就刻著法國大革命時的經典口號:自由、平等、博愛(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從大門進入就是一個由四面建築環繞而成的天井,校區面積雖然不大,大概就是台大文學院的佔地左右,但是就跟台大文學院一樣,走進中庭就真的有一種走入大學的感覺。適逢放假期間,學校裡面冷冷清清,沒有辦法感受到法國學生上課是什麼樣的感覺(即使從教室窗外看看他們上課的方式也好),或者看看下課時間人來人往在這棟古老建築穿梭的風貌。我們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或許法國的大學之道,就在實踐大革命時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吧,尤其在先賢祠對面的第一第二大學,不知道在裡面求學的人,有沒有覺得這樣沉重的使命是落在他們肩上?


第一第二大學的正門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