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gram: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Beethoven: Symphony No.3

Conductor: John Axelrod
Piano: Martin Stadtfeld

假如說有一場音樂會可以明白的理解指揮的風格與獨奏家風格的迥異,這場演出應該可以下很精準的註解。

135599091076027300594

在之前並沒有聽過Stadtfeld的演出或者錄音。這位1980年出生的鋼琴家風流倜儻,也曾拿下萊比錫國際巴哈大賽首獎從缺14年以來的冠軍,但可惜去年來台演出的時候剛好碰上好幾位大咖級鋼琴家接連訪台,因此這場獨奏演出就暫時被犧牲了。有幸在今年開年不久可以再看到他的到訪,而曲目安排也相當經典,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並未給這首鋼琴協奏曲皇帝這樣的命名,但其氣勢恢弘磅礡,以這樣之名加掛標題也是相得益彰,不過鋼琴家的詮釋卻多有不同,Stadtfeld出場的溫文儒雅大概也預告了他的詮釋風格走在較為優雅的光譜上。果不其然,在樂團一開場時大抵就依照這樣的風格進行演奏,有些的小心翼翼,卻又雍容大度, 所以當鋼琴的聲音進來時,是很適切的融合在一起,不是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反倒比較像是我們那種所謂”風行草偃”的在上位者,以德服人的皇帝。在這樣的演奏下,樂團亦步亦趨的跟隨鋼琴主奏的詮釋,第一、三樂章的快板少了一種直來直往的氣勢與暢快,但更多的是一種舉手投足的姿態與優雅,這樣的風格讓習慣於ㄧ種恢弘格局詮釋的人來說,稍微有些覺得不夠痛快。我就是這麼感覺。但也由於這兩個樂章的節制,第二樂章的演出就顯得這樣的鋼琴聲音特別的漂亮,是一種細緻巧勻的美感。一般經驗大抵如此:通常我們聽到氣度輝煌燦爛的一三樂章,可惜第二樂章經常無法有晶瑩剔透的表現,過於粗枝大葉,或者說抓住了大方向而稍微捨棄了小細節;而若一三樂章是用較為節制高雅的手法詮釋,或許在帝王的野心與雄才大略的詮釋上有所虧,但第二樂章的高雅婉轉卻也每每令人留連品味。在這樣的情況下各有擁護者。Krystian Zimerman在演奏貝多芬的”皇帝”時同樣也是用這種偏向精雕細琢的方式,因此喜歡Zimerman大師的演奏者,應該也會相當認同Stadtfeld的這種手法。或許我沒有很習慣Stadfeld詮釋這首協奏曲的風格,但他的encore:Bach-Busoni的聖詠前奏曲《救世主到臨》我卻相當喜歡,他的演奏聲音線條極富層次。

不過鋼協演出在第一與第二樂章中間的時候,指揮在這邊等了許久,甚至轉過頭來看了觀眾席。不用想都知道,在這種樂章轉換的時間最多的就是咳嗽有的沒的雜音。等到大家咳嗽聲歇,指揮才又默默的轉過頭去,看了看鋼琴家一眼,開始演奏第二樂章這優美的片段。也感謝有這一段沉澱,才能更深刻體會這個片段的美好。

原本聽完上半場以為下半場的英雄可能也是走這種細緻雕琢風,後來前面三個強音出現後就完全顛覆了這個想法。NSO在指揮的帶領下幾乎營造出完全不同於上半場的氣氛與聲音。樂團似乎像是掙脫束縛的襯衫領帶燕尾服,這時候換上了休閒的裝束,拿起馬鞭騎在馬上快意馳騁。除了第一樂章管樂器部分的表現略有不穩外,其他的狀況倒是都還良好。這樣的大開大闔展現出英雄這首交響曲的格局,若不是排在同ㄧ場次、由同樣樂團演出,假如光聽錄音的話可能會以為樂團、指揮都是不同的組合的詮釋。雖然樂團的編制算大,但這首交響曲在Axelrod指揮下也維持極佳的動態感,速度介於其中,不像古樂編制那種輕巧的動感,但也不像卡拉揚等老一輩指揮的舒緩沉穩,因此相對於上半場的演出,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貝多芬風格,當然是針對貝多芬作品中陽剛味較濃厚的而言。

難得看到這場演出音樂廳幾乎是全滿的盛況,我想這樣較為通俗的曲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票房的保證吧。也難怪很多國外樂團來台灣巡演,據說都會被經紀公司要求換俄派、德奧派的經典曲目等,雖說這些曲目對於樂團是基本功,不過假如能有更多機會去訓練自己的耳朵聽不同的聲音,那或許是更難得的機會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