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個星期前才剛把論文的致謝寫完,感覺好像是對之前的學生生活做了存封。在寫致謝的過程中一一細數,才發現在這將近三十年的人生當中,要感謝的人即使只是簡單的把名字列出來,可能都不是兩張A4紙能解決的,遑論要對這些人寫點什麼,也難怪陳之藩寫了篇”謝天”的文章。即使國中當時不懂事只覺得好笑,而當自己走到這邊時回想起這篇文章,才頓時覺得心有戚戚焉。

cover.jpg

沒有原因的,這陣子迷上了陳珊妮的歌,去年底發行的專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讓我在第一次聽到後,整整有將近兩個星期的時間,我的耳朵裡容不下其他的音樂,甚至已經好幾年沒有買流行專輯,也在這次開了買戒。裡面很多的音樂,不曉得怎麼的,就是好像有迷幻力般的會勾人,雖然封面的視覺系造型設計沒有吸引到我買這張CD,但是還好我沒有錯過裡面的音樂。離別曲用了蕭邦練習曲Op.10 No.3的旋律,淡淡的歌詞跟輕輕的唱腔,陳珊妮從一開頭悠悠的唱出:

“ 最美的時光 聽搖滾樂 你的臉緊緊貼著我心臟
不慌不忙 青春的低頻將延續播放 越叛逆 越顯感傷 ”

到Hebe接手唱出” 夏天偷偷刺了一道吻痕在肩膀 那麼多愛 那麼多幸福 那樣的感覺”,我的心頭就是這樣揪了一下。輕輕淡淡的,有點甜甜又酸酸的,唱出可能已經逝去的年少青春情懷。我抓不下聽這首歌時腦海裡飄過的畫面,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聽,刺激著那些畫面再度出現。

有時候,越淡的表現反而帶出了越濃的情緒。雖然音樂伴奏上簡簡單單的混合了弦樂器、鍵盤還有一些電音,但是就是那樣的敲擊我的內心。回首這一路的求學生涯還有發生的種種事情,真的好像在告別什麼一般,讓我想起囧男孩中的一幕:他們吹著電風扇想著要去異次元的世界,跟老師說再見、跟阿嬤說再見、還有跟同學說再見。現在的我,也是在跟一個時代說再見,就用這首離別曲送給我自己吧。

IMG_0021.JPG

陽明山的海芋季三月底揭開序幕,延續著之前花季杜鵑花與櫻花的氣勢,海芋季在假日裡因為天氣的幫忙下人潮滾滾。假如跟人家說在台北念書的這十年間,我上來看海芋的次數只有一或兩次,而且從來沒有親自下海芋田摘海芋,大概會被許多同學笑死。但是人總是這樣,有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等到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會覺得要珍惜。想到自己今年是在台北當學生的最後一年,決定要好好把握週末的好天氣,自己上山去好好轉個一圈。

跟大學同學踢踢勸提到這個計畫,我這樣說的:
“現在這年紀 我可能就是帶台相機好好拍些照片
然後摘一些回來緬懷青春吧 ”

踢踢勸這麼回應:
“我聽到緬懷青春的時候
突然覺得可以這麼自然說出來 還蠻偉大的”

雖然我明明知道這傢伙是在機車我,但是說真的,緬懷青春這句話從我腦袋中不經意的跳出來時,我還真的有點被嚇到,好像是寫了好多文章,難得出現代表作一般。或許在這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在那邊講緬懷青春,有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味道,但是比起那個二十出頭的年紀,可以騎著機車上山下海,或者一整天不睡覺的拼考試,那樣的活力,卻已經是現在無法達到的了。

隨著年紀增長,令人感慨甚多的莫過於現實。我還記得以前同寢的室友說,一旦錯過18歲的戀愛機會,就永遠不可能回到那樣的心境談那樣的戀愛。現實驅動著我們去考慮著很多事情,對於未來的許多規劃,夢想漸漸的要向現實妥協,所謂的“沒有麵包,沒有愛情”。但其實對於現實的妥協並不僅止於愛情上,在各方面皆然。對於現實妥協的人通常選擇較為保守的方式去站穩自己的腳步,而理想家是靠著自己的感覺與夢想前進的。

戴愛玲在“對的人”這首歌中唱著:“愛要耐心等待 仔細尋找 感覺很重要”,在我這種老是喜歡憑感覺處理事情的人看來,整句話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感覺”。只是我們到底能仰賴感覺多久?我們個體表面最真的那層感覺,到底什麼時候會被帶尖的社會環境逐漸磨損,最後露出那深層的現實?

或許,對青春告別,不是因為年歲增長、或者臉上出現幾條皺紋而感嘆青春飛逝,而是因為那顆純真而帶有夢的心逐漸凋零。我想起那方已經伴著我將近15年(甲戌中秋所作)的印,捏著邊款上老師刻著:“永保赤子之心,愉悅地向生命深處行去”,而手有些發抖,不曉得這樣的心境,還能保持多久。

“ 你想要不變心的情人 還是永遠不老的青春
你想要更偉大更不朽 還是一個瞬間成永恆…
誰都有一輩子 好好想清楚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那就是 對與錯的總合 ”

陳珊妮的歌裡這樣唱著。以前的我可能會很貪心的什麼都想要,而今我還不曉得我到底要什麼。或許就隨著歌曲哼著大提琴的聲線,讓我好好的想一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illiam 的頭像
    wwilliam

    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