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曲目:
劉星 – 第二民族交響樂(第一樂章)
洗星海 – 黃河鋼琴協奏曲
S. Rachmaninov (邵恩改編) –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給鋼琴與國樂團)
梁雷 – 記憶的弦動

鋼琴:殷承宗、Mikhail Rudy、陳必先
指揮:邵恩
台北市立國樂團

P1000343.jpg

北市國的演出在今年開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節目單,上次跟打擊樂家葛蘭妮在中山堂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而昨晚的這場一口氣排出三首鋼琴協奏曲,邀來殷承宗、Rudy與陳必先等名家,衝著這樣的陣容還有很不貴的票價,再怎麼想都划算。但是這樣的陣容出來雖然吸引人,但是國樂基本上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我想還是沒有的,很多地方的不和諧還是讓人覺得有點無法接受,尤其樂器的聲音屬性相差太大這件事情,若不想辦法在配器法上或者樂器性質上改變,我想這些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一天。

聽過劉星的雲南回憶大概了解他的作曲風格是帶有些許爵士色彩的,有人會笑稱他的”雲南回憶”簡直是中阮的搖滾樂。這首第二民族交響樂是雲南回憶前的作品,拼貼色彩濃厚,爵士鼓打出”聳又有力”的節奏實在讓人感覺精神錯亂。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首作品,還好只是當作整場音樂會的序奏而已。

雖然聽過黃河的CD多次,但聽首演者殷承宗現場演出還是頭一遭。年屆七十的殷承宗幾乎不顯老態,上台時自信滿滿,演出行雲流水,雖偶然有些錯音但不影響音樂的表現。第一樂章開頭船夫喲喝划船的旋律與形容滾滾河水的琶音,堅毅與波濤洶湧的抗衡,殷承宗演來深刻卻又不誇張。我想這首作品早已是他的招牌曲目,在各個細節上他用人生的歷練去次次揣摩,演得好大家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中間兩個樂章的澎湃氣勢與纏綿,情緒上細緻與浪漫,詮釋上稍嫌濃烈了些,第四樂章旋律在逐漸堆疊下推向高潮。第一首安排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殷承宗信手拈來的演出卻又幾乎是恰到好處的情緒拿捏,加上樂團扮演了相當適切的伴奏角色,指揮時時轉頭注意鋼琴的動態,使得節奏與拍點上都有非常密切的結合。演畢當然是掌聲如雷博得滿堂采,看著殷承宗在台上謝幕,想想這樣已經七十歲的鋼琴家,到底我們還能有多少機會看到他們現場的演出,體驗他們那經歷過的風華歲月與歷練,這樣的感觸跟看到阿格麗希一年比一年更多的白髮是相同的,可惜大學時錯過那次他的演出,到現在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他現場的演奏。殷承宗的安可曲是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我想他可能沒有特別準備,只見他在鋼琴前稍微想了一下,才落下音符。

拉赫的作品是整場曲目中我認為最格格不入的,尤其有些原本寫給管樂的部份直接移植到國樂的嗩吶、笙這類的樂器上演奏,音響上有根本的缺陷存在,尤其最知名的第十八段變奏那如此浪漫的旋律,在逐漸往高潮處層次堆疊時,突然嗩吶的聲音就毫不修飾的殺出來時,還是挺煞風景的。另外是這首作品的演出樂團的聲量並沒有好好控制,許多在原來版本應該要聽得到鋼琴旋律的片段,樂團的聲音卻屢屢蓋過獨奏的地位,有喧賓奪主之嫌。Rudy的演奏不慍不火,我還蠻享受他彈奏這首作品時賦予它的繽紛色彩。

梁雷的新曲子在這場音樂會中進行首演。取名記憶的弦動是希望以鋼琴表現中樂中弦樂器的味道(如古箏、琵琶等)。我必須承認,這場演出有很大的原因是衝著陳必先的名號買票的。陳必先穿著優雅的旗袍、戴著老花眼鏡、頭後梳著個髻出場,我就像看到偶像般的興奮屏息以待。這首作品鋼琴並沒有華麗的獨奏或者美麗動人的旋律,更多的是”片段”。鋼琴透過左手按弦營造出類似古箏的效果,或者用勾弦的方式讓鋼琴發出聲音,不然就是用不和諧的快速音型在鍵盤上橫掃。把鋼琴當作另一台古箏還有打擊樂器的綜合體,開發出這個樂器有趣的可能性。我聽這首作品時心裡就想給陳必先首演是很適當的選擇,雖然沒有和諧的聲音出現,但是作品的中心主題明確,也確實是圍繞著這個主題作發揮。樂曲解說中寫著”樂隊成為鋼琴的呼吸”,確實樂團以脈動式的表現,襯出鋼琴的主體地位,讓這首作品有充足的發揮。

雖然我想國樂的發展要完備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因為他的型態新、發展時間短,所以也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可以使用。因此這樣的曲目或者這樣企圖心的安排,會逐漸讓我對這樣的演出有興趣,當然基本上的實力提升也很重要。不過我很期待下次聽他們的音樂會,會又有什麼樣的驚喜出現。

北市國彩排記憶的弦動(後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