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坦白說,在當時看預告片發現是桂綸鎂主演時,就已經決定要去看這部感覺應該不會難看的小品電影。



“跟別人換東西,聽到了很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故事。可是聽多了,也希望有一天自己有故事能跟人家換。”(電影中朵兒語)

背景還是在台北,可以看到熟悉的松山機場、台北101,民生社區那邊充滿綠意(蔭)的街道,咖啡館搭配著慵懶的台北步調(這當然不表示台北的生活是悠閒的),就像很多隱身在小巷中的風格店家,朵兒咖啡館就躲在它們之中。

影片一開始就圍繞著以物易物這個主題(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就是”換故事”)。”要海芋還是還是要賠錢”這個命題,在朵兒的想法中選擇了海芋,反正開店需要花裝飾,更絕的地方在開幕前她用MSN傳訊:”想要海芋的話,就帶東西來換吧!”結果她那群可愛的前同事,以帶”最沒有用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禮物這樣的理論,在開幕當天千奇百怪的東西就這樣堆滿於咖啡館中。開幕後咖啡館的生意一直不見起色,後來有天里長的朋友對裡面一本泰文菜單感到興趣,結果妹妹薔兒靈機一動,開啟以物易物的遊戲。

朵兒其實一開始並不想要妹妹一起經營這咖啡館的,旁白中早已明確的這樣點出,但是畢竟是姐妹,即使兩人的外貌裝扮再怎樣不同(朵兒走樸實風、薔兒走龐克風),很多想法其實還是會有所共鳴的,即使前後有些disagreement。由朵兒在開幕時提出的以物易物動機,在經營的過程中由薔兒加以發揮(像是音樂中的主題與變奏);原本兩人一人想要存錢一人想要環遊世界,後來到劇情節尾兩人的願望互換(像是巴洛克時期的複音音樂,這是二聲部的)。總之這部電影中有好些這種有設計的交換趣味與脈絡,兩人的造型在最後坐在沙發上時變得一模一樣,明顯地暗示兩人心境個性上從原本的天差地遠到互有共鳴。

媽媽這個角色每次出來幾乎都是對姐妹的價值觀的挑戰(或者說是長輩的苦口婆心),而有趣的梗在於常常都是在旁邊不關其事的人答話(美容院的洗頭小妹、計程車司機、夜市攤販等)。中孝介在影片中出現短短的幾分鐘唱了一首歌換走了一本舊的日據時代小學音樂課教本,薔兒用胡謅的”感人”故事換走了空姐的手機吊飾,這些decoration都是在強化主線:35個肥皂代表的35個故事。而在接近結尾時這個原本想要把肥皂交換出去的副機師,在講完第三十六個故事後(主題城市:台北),帶走了35塊肥皂,還有朵兒聽了這些故事所創作出來的圖畫。兩姐妹性格上的轉變很明顯以此事件作為分水嶺。

第三十六個,這個關於台北的故事充滿著孤獨:一個紙片女孩在城市的一端,另一個原本要做來計畫陪伴她的紙片男孩飛向了城市的另一端,只有兩人的城市中依舊孤獨。愛情從孤獨中開始萌芽,朵兒跟阿青或許都了解,或許都在躲避,或許都在等另一方的主動。後來35張圖畫的歸還與那封信一掃朵兒因為35張圖畫被拿走的鬱悶心情,劇情上也鋪陳出另一片天空。這部電影就維持這個淡淡的基調,間雜著幽默還有街頭素人的意見表達,在旁白沉穩的聲音底下加上Jazz風格音樂的搭飾。

待在台北的三千多個日子裡遍嚐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假如要為它寫一個故事,恐怕不是一個故事可以解決的。

“這些東西就是他看世界的窗口,她沒有出過國,她選擇跟別交換東西,是為了知道更多不屬於他的故事。”這是薔兒替姊姊講出來的心聲,其實也是薔兒為自己說的。而我,又是用什麼樣的角度跟眼光在這個城市與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