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A教授:
有件事情我想詢問您的意見。
B教授將一封信寄給學生C,而沒有寄給我,主要目的是要求他要掛名為我們最近剛發表的論文的第二位通信作者。幾年前同樣的情況我也碰過一次。您也知道學生C這幾年一直在我的指導下做研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貴系的規定,但是我希望我能幫助C在他的論文口試時不會有麻煩。
我該如何回應呢?感謝您的意見。
W
-------------------------------------------------------------------------
共犯結構,假如你沒有聽過這個名詞的話,那麼去年在公視上演的危險心靈裡面就有提到。在危險心靈中提到這個名詞的情境是:教育部不准老師在課後校外補習、不准使用參考書上課、不借藝能課來上主科,但是這部從國中生觀點描述的電視劇,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一樣,教育部的規定是規定,至於課後補息跟參考書,很多都是家長要求,老師不敢不照辦,而學生只好默默接受。這就是共犯結構,用簡單一點的話講就是「上下交相賊」,雖然意思不完全貼近。
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論文發表上可能比較少有「共同作者」出現的機會,畢竟這種學科的研究方式以單打獨鬥為主,以自身的體悟居多,別人是沒有辦法幫忙的,但是在自然科學領域常有分工的情況出現,所以共同作者的情況經常出現,尤其像高能物理的,動輒上百人是共同作者也不稀罕。既然有共同作者,這樣誰有資格列在這上面,當然寫這篇論文的人通常是第一作者,其次可能是在這篇文章上有幫你解惑的學長姐,或者是有幫你跑一些數據的人,當然指導教授(不管這個指導教授有沒有指導你)也應該在這個名單裡面。而在計算貢獻程度時,台灣的規矩據說是這樣:第一作者跟通訊作者是同等地位。所以只要有辦法掛名在通訊作者,對於自己的升等或者申請經費等等都有不小的幫助。
我對於這種作者掛名,互相做球給對方踢這樣的事情,其實是不介意的,但是好歹要讓人家掛名,也要讓人家心悅誠服,而不是以無賴的口氣說:嘿,我是你指導教授喔,你假如想要畢業的話,那最好把我的名字也放在通訊作者上面。只可惜這樣的學術廢渣在學術圈中為數似乎還不少,這種社交很厲害、研究成果全都要仰賴別人的Professor Social,偏偏他們總是那些能夠在行政職位上屢屢向上爬的要角,反正他們對於學術沒有太大興趣,就在social跟行政中闖出一片天,當然不為什麼,為名、為利、為權而已。至於自己的學生能不能畢業,管他去死,反正有辦法就多找幾個研究夥伴,把學生一個一個往他們那邊丟,當然為什麼有人願意接他丟過來的學生,原因不外乎:那個教授沒有辦法自己收學生、那個教授在系上不得人緣,所以學生常常收不到幾個。而這樣的Professor Social只要在招生說明會上天花亂墜,總有幾個不知道所以然的無知少年少女被拐騙進去,然後就開始他們跟”其他”老師做研究的博士或者碩士生涯。
這種會跟學生邀功、搶功勞的無賴教授吃定學生不會搞翻他,所以也就放心大膽的要求,但是自己又天天在社交場合中當個Partylöwen,學生的研究進度根本就不關他的事。反正只要到時候幫忙指導的那個教授生出論文來,然後再讓他掛名即可。我記得有次seminar時候,當時坐在台下的負責老師提問並且提出一些報告的改進方式時,那位老師就說,你應該把你的投影片封面加上指導教授的名字,在台上報告的那位同學就很坦率的說:「報告教授,可是我的指導教授並沒有指導我啊!」這時台下頓時歡聲雷動,因為他把長期以來大家知道的公開的秘密戳破,就像國王的新衣頓時被小男孩揭穿一樣。這位勇者的行徑將永遠記在我們的心中,雖然聽說他到現在還是沒有畢業。
既然這樣的教授既然都可以把學生丟給其他人指導還大言不慚的邀功,當然我想他的臉皮也是厚到子彈打不穿的。為了升等,他可以把刊在期刊supplement page的東西視作正文來當作自己的代表升等著作,也可以把沒有刊登在那本期刊上的文章說成有(這就是Prof. Social最厲害的地方),當然搶學生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心狠手辣,曾經有個學生應該掛名為第一作者的文章被他偷天換日之下,使他成為該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最後當然這篇文章也成為他的升等代表著作。
你覺得這樣不專注於研究的人,課上得怎樣?很爛。Prof. Social的正職在社交,所以他當然沒有多餘的心力在研究跟準備課程上面。他內心所想的是要用多少LV包包才能打動醫師夫人的心,怎樣跟大頭套交情才能讓自己的計畫拿到很多錢。上課的話不時會有因為要開會所以調時間、或者車子拋錨突然要停課的事情發生,曾經他的課還上到被學生投訴這個老師教學態度極差,而被校方通知要系主任處理。怎麼處理咧?還不是消遣他兩句就過去了,系主任也沒有權力大到決定一個教授的去留,學生人微言輕,也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你說這樣的教授怎麼留得住?不只留得住,而且還歷經系所一級行政主管要職,可風光得很。那為什麼還會有老師跟他合作研究?很簡單,因為他掌握足夠多的軟硬體資源,而且可以收到夠多的學生(這對於一些沒有資源的老師,或者欠缺人力的老師是相當大的誘因)。然後再加上自己會找一些剛從國外回來,還不清楚他名聲的老師合作,週而復始。反正總是會有人從國外回來,原本的合作對象翅膀長硬了、不甩他了,他還有其他軟翅膀的人可以吃豆腐。所以這樣的結構就不斷循環下去,沒有終止的一天。
我聽過有人講一句話:在大學教書,只要不犯性騷擾或者抓到其他犯罪的把柄,基本這個位置都是穩當的。其實不只在大學教書,中小學也一樣,我們不會因為老師不會教書而把老師解聘,即使Prof. Social他不熱衷於研究跟教書,但只要臉皮夠厚的沒事跟人家邀成果,每年要寫國科會計畫的時候叫底下的博士後寫,自己天天只要想辦法打通人際關係,他的日子還是過得快樂自在。然後倒楣的永遠是學生,學生來來去去,在實驗室裡面受到這樣的對待當然不可能跟自己的老闆開槓,至於離開實驗室後,也沒有那個勇氣跟必要揭發前老闆的惡行惡狀,畢竟要是不小心哪天冤家路窄還會碰面,那豈不是尷尬萬分。至於旁觀者,就更沒有立場去揭發這樣的黑暗面,所以我們只好放任這樣的Prof. Social繼續在學術圈逍遙,等到他哪天良心發現,或者哪天這些事情突然的ㄅㄧㄚˋ康,情況才會有所改變吧!
這種屬於我們的共犯結構。
- Apr 15 Sun 2007 17:10
學術圈的共犯結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