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上小學的那個時候,高年級老師通常是大家最為敬重的,通常也應該算是比較有外快可以賺的。因為很多高年級老師都會在家裡幫學生補習(通常是數學),當然上的學生也以自己班上的學生為主。這個生態跟國中很不相同,後來教育單位明令禁止後這種狀況不知道有沒有改善,但是似乎比較沒有那麼普遍。當然我記得那時候的老師也有幫學生補習,而且還是透過班長一個一個私底下問,結果有個同學回答得很妙:”越補越大洞”(請用台語唸)。當然我也沒有補,而這樣的想法也不斷的出現在我中學的求學過程中,補習是要解決問題,不是補心安的。正課不想上,那何必到學校唸書,乾脆去補習班還比較快。
小學期間經歷過的幾個導師,我印象中一二年級的導師脾氣很好,那種感覺就像個好媽媽一樣,不過這麼小年紀的記憶力太薄弱,很多發生過的事件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印象中升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導師是一個新調來的老師,這個老師後來懷孕,生產完後隔年也考上國中教師資格轉到學區內的一所國中教書。在那時候我對這個老師並沒有特別的好惡,我只對他有次罰我們沒有乖乖午睡要半蹲很有意見而已。在國小的時候我幾乎沒有午睡的習慣,所以每次趴在那邊其實都只是趴著應付而已,根本沒有睡著,聽到午睡鐘聲結束後,都會很興奮的網教室外面衝。那次就是這樣,包含我在內的幾個同學都這樣,結果就被罰半蹲。我痛恨強制午睡的制度,所以後來到高中(也比較自由了),要是午睡不想睡覺,可能就找同學到不會吵到人的地方聊天,或者念點書之類的。到後來回想起那個老師帶班的時間,其實我覺得他一直沒有把心思放在經營班級中,先是懷孕、其次產假、隔年就調到國中教書(可見得她在準備考試),除了這樣,我實在記不得他有給我們什麼身教或者言教的印象,反而他請假中間的一個代課老師對我們班相當好,這好不單純只是不打人(當然後來我有印象有老師批評這個老師都不打人,所以帶過的學生很不好管之類的),而是學生跟這個老師的親,雖然是三年級的代課老師,但是我印象中到五六年級在學校碰到這個老師,班上的同學還是會跟熱烈的跟這個老師打招呼。
假如說在國小的求學過程中讓我有一種漸漸長大的感覺,我想那應該跟四年級的導師有很大的關係。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原本是科任音樂老師,不知道這年度什麼關係突然轉成級任老師。老師在這一年帶班中,一直把我們當大孩子看,在那個愛的教育還不流行、一切棍子至上的年代,她就是肯花時間用講的讓你了解道理,曾經有個同學很愛吐口水,苦勸不聽,到最後老師叫他吐滿一碗口水當作處罰,從此以後也就沒聽過他吐口水的事情。一年內老師打人的次數應該一隻手就數完了,而我們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老師,很多那時候行為有問題的同學,在他的調教下也漸漸有改變。原來不動棍子也可以有這樣的效果。老師喜歡做紙黏土之類的手工藝,當很多國小老師在外面補習是教數學的時候,她竟然開紙黏土班,當時還有不少有興趣的同學在他那邊上課。後來老師調回基隆教書,我也一直想找個機會,一個學校的上班時間去看看老師,不過一晃眼這麼多年就過去,到現在還沒實行。
假如說,我們覺得打人是不對的行為,那為什麼我們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很多時候要用打的?這是人本基金會的一個論點,曾經我們認為老師動教鞭理所當然,但是在校園暴力橫行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想法讓小孩子認為用打解決問題最快?印象很深刻,在那個升上高年級的開學日,當看到新任導師名字時的傻眼,因為當時在學校就曾經流傳這個老師打學生巴掌到流鼻血的事情,結果沒想到這個老師進來的自我介紹,也就很大方的說:”告訴你們,老師打人是會流鼻血的。”那時候這樣的一句話聽在小學生耳裡,只覺得是證實了之前大家的傳聞而已,而隔了將近15年想起這樣的話,不寒而慄。我不覺得他是一個不好的老師,相反的,這也是一個很認真的老師,是一個很在意學生成績的老師,只要課有空檔就是上數學,有一次到音樂教室後音樂老師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上課,結果大家也不想回教室(因為回教室的話一定就是開始上數學),結果就在音樂教室裡唱了一節課的歌才回去。但是我記得我們班的同學其實不大喜歡他。大家總喜歡講,那個不吐口水的L又開始犯了,大家總是懷念起以前四年級老師對我們規勸的教導,而對於這種動輒動棍子的處罰,心有不滿。
說穿了教育是一種很多顆心之間的交流,沒有成功的讓學生信服,表面上的平靜都不是平靜。後來在畢業的那個學期,大家開始交換簽畢業紀念冊,那時候班上很多人都寫,嘔像:X老猴(老頭台語發音)。這種簽冊都常是大家簽好玩的,豈料有天老師竟然收大家的簽冊去一一檢查,結果想當然爾他看到這些東西應該是又生氣又失望。我還記得這事件發生後,他有次對全班訓話說:你們不想想,要不是我這樣的帶你們,你們的數學成績會進步嗎?大概這樣的訓話等等。有時候老師扮演的角色真的很重要,成績怎樣對於家長可能很重要(對學生本人來說其實有時候沒有那麼重要),但是要怎樣引導一個小孩有個正確的行為模式,那又比什麼東西都重要。老師隨時發現狀況適時介入,我覺得這比什麼都還要重要。那段時間其實有好幾件事情都在我腦袋中:我們曾經排擠一個衣服總是髒髒的同學、有個同學三天兩頭就不來學校,打電話找家長,家長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很多事情其實應該有更好的結果,只可惜我們沒有做到。(待續)
小學期間經歷過的幾個導師,我印象中一二年級的導師脾氣很好,那種感覺就像個好媽媽一樣,不過這麼小年紀的記憶力太薄弱,很多發生過的事件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印象中升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導師是一個新調來的老師,這個老師後來懷孕,生產完後隔年也考上國中教師資格轉到學區內的一所國中教書。在那時候我對這個老師並沒有特別的好惡,我只對他有次罰我們沒有乖乖午睡要半蹲很有意見而已。在國小的時候我幾乎沒有午睡的習慣,所以每次趴在那邊其實都只是趴著應付而已,根本沒有睡著,聽到午睡鐘聲結束後,都會很興奮的網教室外面衝。那次就是這樣,包含我在內的幾個同學都這樣,結果就被罰半蹲。我痛恨強制午睡的制度,所以後來到高中(也比較自由了),要是午睡不想睡覺,可能就找同學到不會吵到人的地方聊天,或者念點書之類的。到後來回想起那個老師帶班的時間,其實我覺得他一直沒有把心思放在經營班級中,先是懷孕、其次產假、隔年就調到國中教書(可見得她在準備考試),除了這樣,我實在記不得他有給我們什麼身教或者言教的印象,反而他請假中間的一個代課老師對我們班相當好,這好不單純只是不打人(當然後來我有印象有老師批評這個老師都不打人,所以帶過的學生很不好管之類的),而是學生跟這個老師的親,雖然是三年級的代課老師,但是我印象中到五六年級在學校碰到這個老師,班上的同學還是會跟熱烈的跟這個老師打招呼。
假如說在國小的求學過程中讓我有一種漸漸長大的感覺,我想那應該跟四年級的導師有很大的關係。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原本是科任音樂老師,不知道這年度什麼關係突然轉成級任老師。老師在這一年帶班中,一直把我們當大孩子看,在那個愛的教育還不流行、一切棍子至上的年代,她就是肯花時間用講的讓你了解道理,曾經有個同學很愛吐口水,苦勸不聽,到最後老師叫他吐滿一碗口水當作處罰,從此以後也就沒聽過他吐口水的事情。一年內老師打人的次數應該一隻手就數完了,而我們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老師,很多那時候行為有問題的同學,在他的調教下也漸漸有改變。原來不動棍子也可以有這樣的效果。老師喜歡做紙黏土之類的手工藝,當很多國小老師在外面補習是教數學的時候,她竟然開紙黏土班,當時還有不少有興趣的同學在他那邊上課。後來老師調回基隆教書,我也一直想找個機會,一個學校的上班時間去看看老師,不過一晃眼這麼多年就過去,到現在還沒實行。
假如說,我們覺得打人是不對的行為,那為什麼我們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很多時候要用打的?這是人本基金會的一個論點,曾經我們認為老師動教鞭理所當然,但是在校園暴力橫行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想法讓小孩子認為用打解決問題最快?印象很深刻,在那個升上高年級的開學日,當看到新任導師名字時的傻眼,因為當時在學校就曾經流傳這個老師打學生巴掌到流鼻血的事情,結果沒想到這個老師進來的自我介紹,也就很大方的說:”告訴你們,老師打人是會流鼻血的。”那時候這樣的一句話聽在小學生耳裡,只覺得是證實了之前大家的傳聞而已,而隔了將近15年想起這樣的話,不寒而慄。我不覺得他是一個不好的老師,相反的,這也是一個很認真的老師,是一個很在意學生成績的老師,只要課有空檔就是上數學,有一次到音樂教室後音樂老師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上課,結果大家也不想回教室(因為回教室的話一定就是開始上數學),結果就在音樂教室裡唱了一節課的歌才回去。但是我記得我們班的同學其實不大喜歡他。大家總喜歡講,那個不吐口水的L又開始犯了,大家總是懷念起以前四年級老師對我們規勸的教導,而對於這種動輒動棍子的處罰,心有不滿。
說穿了教育是一種很多顆心之間的交流,沒有成功的讓學生信服,表面上的平靜都不是平靜。後來在畢業的那個學期,大家開始交換簽畢業紀念冊,那時候班上很多人都寫,嘔像:X老猴(老頭台語發音)。這種簽冊都常是大家簽好玩的,豈料有天老師竟然收大家的簽冊去一一檢查,結果想當然爾他看到這些東西應該是又生氣又失望。我還記得這事件發生後,他有次對全班訓話說:你們不想想,要不是我這樣的帶你們,你們的數學成績會進步嗎?大概這樣的訓話等等。有時候老師扮演的角色真的很重要,成績怎樣對於家長可能很重要(對學生本人來說其實有時候沒有那麼重要),但是要怎樣引導一個小孩有個正確的行為模式,那又比什麼東西都重要。老師隨時發現狀況適時介入,我覺得這比什麼都還要重要。那段時間其實有好幾件事情都在我腦袋中:我們曾經排擠一個衣服總是髒髒的同學、有個同學三天兩頭就不來學校,打電話找家長,家長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很多事情其實應該有更好的結果,只可惜我們沒有做到。(待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