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各個地方政府開始以規劃一條休閒用的腳踏車道當作政績,若是沒有記錯的話,台中縣的這條東豐自行車道(連接東勢跟豐原)應該是台灣數一數二早開通的休閒車道,而且特色是利用已經停駛的東勢支線開闢成腳踏車道。即使這段腳踏車已完成好多年,不過這次回去也才是我第二次到這邊騎腳踏車。而我爸幾乎是天天都騎個一趟(有時候還甚至兩趟),這次回家他還說他這星期就騎了六趟,實在甘拜下風<(_ _)>。

東(勢)豐(原)自行車道與后(里)豐(原)自行車道的共同起點

腳踏車道的概略路線圖(http://210.69.49.100/county/cht/item_bicy.jsp)可以在官方網頁中看到。這段車道從國道四號旁出發後,沿途會經過朴子、石岡、梅子等地,最後進入東勢,車道全長12公里,不過從我家到這邊還有大約兩公里的路程,所以假如從家中出發騎到東勢來回一趟,大約就是28公里。

東勢是山城,所以從起點一路到東勢其實是逐漸上坡的,騎腳踏車也會較為費力,而從東勢回到豐原就是下坡,因此騎來也輕鬆愉快。第一個經過的著名景點就是石岡水壩。石岡水壩在小時候的記憶是家人沒事就會開車帶著小朋友來這邊散步的地方,看著水壩洩洪,那千軍萬馬奔騰的水勢直衝而下,而水壩頂其實就是一般的產業道路,可以從這邊進入后里。只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斷層在此處隆起,使水壩斷裂,修復後現在壩頂已經不再行車,而斷裂的水壩保留原貌,附近規劃成為921的紀念公園。


修復後的石岡水壩:真正的斷裂處是在相當尾端的地方。


石岡水壩的斷裂部分,可見當時地層隆起劇烈的程度


921紀念公園:左邊的黑色石材刻著地震的發生時間,右邊則刻上震央的經緯度與規模深度。

九年前的這場大地震帶給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極大的傷害,但是它又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上了極深刻的一課,許多斷層隆起的地方,都成為活生生的教材,地表活動的證據。

從石岡水壩離開後再往下的景點就是石岡車站。已經提過,這條自行車道的前身其實是往東勢方向的鐵路支線,所以也會經過舊有的這些車站,只是這些車站的本體早就已經不曉得哪去,除保留了部份月台跟鐵道的遺跡外,其他大概什麼也沒有剩下。石岡車站的旁邊除了一個遊客服務中心外,另外就是攤販還有兩節台鐵舊的普通號列車車廂。這深藍色的車廂即使到我大學時期,也常看到在鐵道上奔馳,是後來引進電聯車後才逐漸淘汰。車廂裡面的椅子不大舒服,沒有冷氣,窗戶可以打開,在炎熱的夏天只有電風扇可以排解暑氣。這樣的車廂,只剩下回憶,許多騎腳踏車的人來此必然要與這些古董車廂合影留念。

這種大熱天騎著腳踏車想必是汗流浹背,來碗剉冰想必是清涼無比。

離開石岡後繼續往東勢前進,車道兩側的果園與菜園遍布,接著通過跨越大甲溪的橋樑,不用多久就可以抵達以前的支線終點,東勢火車站,而現今已經改成客家文化園區。這座橋樑曾經在去年的颱風遭到破壞,因此單車道也因此中斷無法直達東勢,據說沒多久之前才修復。雖然這條腳踏車道為台中縣的著名觀光景點之ㄧ,但是因為不是假日,所以人潮並不算多,比較恐怖的是小朋友騎腳踏車的方式,經常有越中線或者突然中間停下這類的危險行為,帶他們前去遊玩的家長們實在應該特別注意,否則這樣的自行車道將險象環生。


往東勢路上的跨越大甲溪的橋樑


客家文化園區外觀

在國外生活過,會羨慕人家有很棒的自然景觀跟生活品質,山也就是翠綠而天空就是清純的藍。上個月搭著太魯閣號火車從豐原回台北,那天下午的陽光打在旁邊的山上,飽和的顏色就讓人相當感動,這次在騎腳踏車的過程中,多花了一點時間看看沿路的山與田野,後來想想好像跟在歐洲看到的一些景色,沒有太大差別。雖然說”萬物靜觀皆自得”這句話可能有些老掉牙,不過這樣的講法卻是完全正確。

一路輕鬆的回到東豐道的起點,轉個方向往后豐道前進,由於當時已經六點多(超過我們家平常的晚餐時間),加上后豐道只有四、五公里長,不是我的目標,所以只打算通過九號隧道後即折返。而過了九號隧道,其實到后里馬場的距離也不遠了,是條輕鬆愉快的腳踏車道,伴隨著金黃色的夕陽,還真是愜意至極。

這就是那個陽光燦爛午後的單車行。


后豐道上的花樑鋼橋,橋橫跨大甲溪,緊接著就進入九號隧道。


九號隧道靠后里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