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星期天晚上拿起這本小說開始看,到今天晚上回家搭公車的路上看完它,一共四天。我印象中從來沒有看ㄧ本好看的小說卻看得如此斷斷續續,甚至是有點半強迫的要自己停一會、緩一下,原因無他,過於殘忍與不忍。

kk0324488

從星期天開始看這本書到昨天晚上讀完,半強迫自己地斷斷續續地看,只是不想要讓自己的情緒被這本書影響過深。故事的場景在我們可能很不熟悉的私人創辦的瘖啞人士教育學校,犯罪者是學校的校長、行政長、某些教師等這些聽得到聲音的人,選擇噤聲的是處在共犯結構群中因仰賴新水維生的一些教師,選擇不相信的是這些犯罪者的教友們。而故事的主人翁姜仁浩,因為擔任學校教師的關係介入整個事件,讓自己十幾年前的往事也都見光而遭質疑其道德瑕疵。雖然這個事件震驚社會,但是在雙方辯護律師攻防下,加上許多客觀現實的考量(姑且就說共犯結構),最後暴力性侵學生十多年的這些犯罪者,輕輕判決。所謂的正義,只有在新聞媒體曝光的當下火光燦爛,之後逐漸弱化。

在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雖然我們很擔心民粹造成的操弄,但偏偏很多不堪都是要靠這些的”爆料”,才有把醜陋的一面攤在陽光下的機會:比如說最近沸沸揚揚的014事件。所以小說中的情節也是安排媒體爆料博版面,當然其中還碰到高層人士對這則報導施壓的伎倆,但大體上來說是符合目前社會經驗的。搞到最後,好像什麼廉政署、監察院這些機關都沒有什麼作用,只有蘋果日報跟壹周刊才是表面上看起來正義的發聲筒,雖然骨子裡他們也只是為了炒作話題而賣錢。話說前陣子廉政署要辦什麼路跑活動,結果被爆料後就默默的延期(或者取消)了。

420_c385faef164ccdf6961f5dd34fdc4a97

小說裡面最讓人不忍的是,雖然這些性侵與暴力對待的情節沒有鉅細靡遺的描述,有的話也只是用小學生的那種語氣所表達(小雞雞、放進去、好痛…),呈現的資訊雖然都是片段的,但是這些片段的資訊就已經足以構成恐怖的畫面,加上瘖啞人士的世界是聽不到聲音的,因此在濃霧(視線不良)還有無聲的環境下,建構起這部小說的場景,除了是一種撲朔迷離外,更是一種不得已的漠不關心(也無法關心)的恐懼氣氛。在這樣權力地位極不對等的情況下,因此造成校長這些高層的為所欲為,而能夠期待的就是外力的制裁,也就是法律,我們所認為的最後一道防線。

但似乎也不用期待法律太多,否則不會有”法院是有錢人開的”,或者”法律只保障懂法律的人”這種話出現。雖然我們都理解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假如這樣的話世界一定無聊到爆炸,但是假如我們所信仰的價值最終表現出來的是如此不堪的無奈(正義、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又如何教育下一代信仰這些價值?在辯護攻防中對方律師挖出姜仁浩過往曾經對感情不忠、拋棄一個未成年女子而女子後來自殺等個人道德瑕疵的問題進行焦點模糊,再透過輿論造成另一個聲音:”這個仁本身道德就有問題,現在竟然化身為正義使者要控訴辦理私立聾人教育學校的大善人性侵學生”。雖然這種事情說真的一碼歸一碼(性侵案辦完要追究他十幾年前的道德問題再說),但是民眾卻很吃這一套,結果搞得大家都跳入了大染缸,在每個人都道德不高潔的情況下,加上這群權貴們可以疏通後方打通管道,結果重案輕判。為什麼道德有瑕疵的人就沒有立場對於犯罪者進行控訴?為什麼我們要用高標準檢視這些願意挺身而出的檢舉人?我們不會要求音樂評論家也彈得一手好琴,假如他們也彈得這麼好就自己當演奏家到處巡迴就好,同樣的美食評論家有一流的味蕾卻不一定要燒得一手好菜。

或許這就是現實社會的骯髒下流,把大家拖下水以尋求自己的解脫。結果,對於下一代我們還是教育他們要信仰這些價值:正義、負責、追求真理,結果我們自己不斷的懷疑這些價值是否存在,甚至到崩壞的地步,只信仰著地位、金錢與社交影響力。除非哪一天信仰這些價值的人,自己也足夠強壯,這個群體有夠大的影響力去對這樣的環境進行”質變”,否則我們依舊只能看著跳入染缸的人前仆後繼,信仰這些價值的人繼續的自掃門前雪。

很多年前女王的教室中天海祐希用“好好的清醒過來吧“無情的訓斥著六年級的小學生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現實社會的高牆要自己去跨越,要讓自己變得強壯,才能對外界的這些偏折扭曲有抵抗的力量。

那是多可悲的一件事情啊,但我們只能無奈的接受。

附上女王的教室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