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Chris問過我,Freiburg的中文要怎麼翻譯,我回答直接翻譯成弗萊堡。他的回答是:為什麼不翻譯作自由堡?其實在台灣,知道Freiburg這個城市的人應該不多,但是這個城市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今年是550周年校慶),而這個城市充滿波折的歸屬也讓它有更多的故事可說。而跟人家說我要到哪個城市,為了省事我也都直接講Freiburg而不是弗萊堡或者自由堡。或許自由堡的翻譯更符合這個城市的風格,只是每當看到Frei這個字就會想到在集中營門口掛的牌子:Arbeit macht Frei(工作得到自由),想想這句標語看來極為諷刺,通常這些送進集中營的人大多數都工作到體衰而亡,不然就是送進毒氣室中,再也沒有機會出來,或許Arbeit zum Sterben(工作到死)還比較符合當時集中營的真意。
在德國的第五個月,原本應該從十一月就要變冷的天氣遲遲未到,即使到了聖誕節也沒有降溫的氣氛(雖然在Freiburg過銀色耶聖誕的機會不高)。甚至到法國巴黎,也都還有十度上下的氣溫,總之今年的雪已經遲到了。

星期二看氣象預報就說星期三會下雪,其實星期二離開辦公室到舊城區書店晃時,天上就已經零星的開始飄起雪花。從市區坐Straße-Bahn回到宿舍時,降雪逐漸明顯,有兩個人下車後看到雪花片片飄下來,在那邊amazing的大叫。不過伴著風往自己臉上打的雪實在教人不好受,即使天下飄雪感覺有點浪漫,我還是匆匆的走入宿舍,還是自己的房間比較暖和。

在房間裡頭,窗簾拉著,我也不大清楚到底雪有沒有繼續下,後來要到洗手間的時候,走出房門,發現外面感覺一片霧濛濛,不似平常的清澄通透,稍微探頭一看,才發覺原來大地已經被白雪覆蓋,而片片雪花還持續不斷落下當中。終於下雪了,歐洲的四季風情,從夏末進入深秋,終於進入冬天了。雖然說Freiburg的氣溫比起德國各地可能都是要稍微溫暖一些的,但是總算還是等到下雪時。從房間窗外向外望,因為有燈光的關係,可以看到大地已經是一片白,而我已經開始在期待明天早晨出門會是什麼光景。

早上起來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雪花還是繼續從天空上飄下,而鏟雪車應該早就開始工作,因為理論上被白雪覆蓋的道路並沒有看到雪的蹤跡。在Freiburg這邊下雪的頻率較低,因此也比較少聽到類似要鏟雪把車子從雪堆裏面救出來、或者不鏟雪就沒辦法出門這樣的奇聞。但是白茫茫的雪雖然看起來浪漫,其實因為下雪還有冰融化成水的緣故,道路會看起來滿是泥濘感覺,走起路來也要特別小心,一是怕水結冰後踩在冰上會滑倒,二是像下雨一樣,怕把鞋子褲子弄濕弄髒等,那時候冬天去北海道玩,有一天早上就要阿寒湖那邊摔了兩次。知道天氣比較冷,出門時也比平常多穿一件長袖的衣服在裡面,即使這邊溫度再低,因為室內有暖氣的關係,出門也通常不會穿太多,在這邊的穿著到目前為止基本上跟台灣的冬天沒兩樣,多一條圍巾而已。

Fred走進實驗室後,第一句話就說:冬天終於到了。往窗外一望,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早已光禿的樹枝上堆著積雪,醫院中原本綠色的草皮也都被白雪覆蓋。因為白雪覆蓋的關係,地面的高低起伏也變得有些不一樣,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沿著已經被鏟雪車鏟開的道路行走,嘗試著走雪地可能就會一不小心膝蓋以下全埋在雪裡(這邊的雪還沒那麼大,所以這樣形容誇張了一些)。

細細的雪花不斷的隨風飄下,直到下午吃完中飯後才停止。Fred問我說台灣有雪嗎?我說山裡偶而才有,不過跟天氣有關。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雪,但是這是我第一次要在有雪的國度生活一年。在一個四季分明的國度生活,就好像看盡人生的興衰生死一般,春天草木吐新芽、夏天植物茂盛、秋天樹葉轉紅逐漸枯萎、冬天一切歸於寂靜,等待來春生命再度起始。從十幾度的氣溫驟降到零下兩三度的飄雪氣候,第一場雪比以往來得遲但卻急促,大概就像遲到的人都會匆忙趕到一樣吧!

從下雪的這星期開始,我開始炒菜了,炒菜的香味還是比丟進電鍋好得多。在德國看得到的蔬菜就只有那幾種,會買的還是會買,不會買的永遠都不想碰,或許下一篇應該來寫德國可以買的菜跟我們敢用的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illiam 的頭像
    wwilliam

    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