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湊佳苗(4.5/5)
我會形容這本書是難得好看的小說。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犯罪者、當事人、其他相關旁人)來闡述一件謀殺案的動機與經過,每個人無所保留的告白,女老師抽絲剝繭找到兇手所給予的最後一擊,絕對不能錯過。雖然不是恐怖故事,但絕對令人毛骨悚然。
博士熱愛的算式/小川洋子(4/5)
這本書故事裡溫馨的步調讓人動容,數學博士只有短短幾十分鐘的記憶,一旦超過這個時間,所有的記憶全部歸零。這是一本很好讀的小說,也是2004年本屋書店大賞的作品。
玩火的女孩/Stiege Larsson (4.5/5)
直搗蜂窩的女孩/Stiege Larsson(4.5/5)
沒有什麼好說的,這套千禧年系列小說就是好看而已。難得看到一部小說是極有畫面性的,每一個段落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是很清晰的畫面直接跳出來,一個段落就是一個鏡頭,看小說的感覺就幾乎跟看電影沒什麼兩樣。第一部”龍紋身的女孩”比較偏向後續情節的鋪陳,可能沒有這麼容易上手,但之後接上"玩火”與”蜂窩”兩部,閱讀的速度就如同在搭高鐵般,加速後就很難停得下來,真的讓人會有上癮的感覺。就像吳念真在推薦中所說的,”有時想想,上帝造人真是不公平,把有些人做得很精緻、有些人就隨便做做,但祂很認真地造了拉森這位作家。而正因為他的故事說得太好了,所以上帝要他趕快回天堂說故事給祂聽。”
幽巡者/Sergey Lukianenko(3.5/5)
終巡者/Sergey Lukianenko(3/5)
巡者系列一共四部曲,這兩本分別為第三與第四部。第三部以結尾的故事最精采,而終巡者讀完有點強弩之末的感覺,相較下還是最開始的那兩本好看。最近在書店看到新作品”雪舞者”,不過只能說已經興趣缺缺了。
魔山/Thomas Mann(3.5/5)
這本書我看得很辛苦,桂冠翻譯的這個系列錯字多,用語不順暢,加上很多猜測性的翻譯讓這本書的流暢度大打折扣。這部號稱德國二十世紀重要的教育小說,裡面所討論的問題包山包海,也很紮實,姑且不論喜不喜歡這樣的風格的東西,在閱讀時候都可以有所觸發,或者只挑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部份細讀。應該要找機會重看才是,當然要找一個比較翻譯得較好的版本也是很重要的。
算計/米澤穗信(4/5)
誰能想像把十二個人關在地下的密室中,然後給每個人一種凶器,開始玩起殺人與偵探的遊戲?不能上鎖的房間、每個人猜不出對方的心思,一具具的屍體出現,防人之心不可無,於是開始算計。
伽利略的苦惱/東野圭吾(3.5/5)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東野圭吾(3.5/5)
伽利略的苦惱是用很多科學原理為基礎建構的推理短篇小說,念文學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書很適合唸理工的人來讀,也確實讀起來有很多科學語言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就可以了解。而畢業這本書是長篇小說,裡面很多推理過程(尤其針對雪月花這個遊戲)是用圖示的方式進行說明,算是蠻新鮮的閱讀經驗,總有一種明明是在看小說,但是為什麼有像在念paper看圖表的感覺。不過我是比較喜歡後面這本書。
世界橫麥卡托投影地圖的獨白/平山夢明(2.5/5)
衝著書名很有趣所以借來看。不過這本走噁心路線的小說只有三篇比較對我胃口,其他就有點”為賦新辭強說愁”(為了噁心而噁心)的感覺。
好預兆/Neil Maiman & Terry Praychett(3/5)
對於這本書我看起來沒有特別的感覺,裡面用了太多跟西方神話或者生活有關的玩笑或雙關,對於我們來說有嚴重的文化隔閡。或許有些片段真的很好笑,但我還是無法想像"從頭笑到尾"的感覺。
我願為你朗讀/ Bernhard Schlink(4/5)
丈量世界/Daniel Kehlmann(4/5)
“我願為你朗讀”是電影為愛朗讀的原著小說,我是在看完電影後很喜歡這個故事而去找這本小說來讀的,看完後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影像中無法表達的思考性問題,在文字中也有更全面的闡述。Kehlmann的丈量世界是德國的暢銷小說,描述洪堡跟高斯兩人用不同的方式丈量世界,有點像是傳記文學,但是又有狂想的成分混雜其中,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最近他的新書名‧聲(Ruhm)剛出版,我還沒翻過,不過以暢銷的程度來看,或許可以試試看。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Guy de Maupassant(3.5/5)
異鄉人/ Albert Camus(4/5)
Maupassant的短篇小說集中以中篇小說”脂肪球”為主,裡面描述人性的現實與勢利,看完有股淡淡的哀傷。異鄉人這個故事描述一個法國青年在母親過世後、埋葬其母後即與女友發生關係(急於享樂而不在乎母喪)、四處遊蕩,後來在沙灘上殺了一個阿拉伯人。由於他無法了解生存的價值,所以在法庭上也不加辯論,最後遭法院判決死刑。我喜歡這個故事帶來的蒼涼感受。
質數的孤獨/ Paolo Giordano(3.5/5)
書評說的那麼好看,倒是有點言過其實。但不容否認,用質數這個概念去描述兩個主角那種靠得很近,卻又很遠的關係,實在是神妙的靈感。結尾真的很淡,喜歡那種高潮結局的人可能會大失所望。
福爾摩斯先生收/ Michael Robertson(3.5/5)
這本書看到包裝的方式就讓人很無言,雖然充滿巧思的設計成一個包裹的樣子,但是這樣就沒有辦法看看裡面到底在賣什麼關子了。部隊裡一個同事在我要退伍的前幾天拿了這本書問我要不要看(大概看我太閒,可以看書打發時間),我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故事的流暢度很高,看這個故事不自覺會想到台灣的公共工程,是不是也有人用這樣的方式偷天換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笑忘書/ Milan Kundera(3/5)
或許我沒有慧根,書封面的推薦諸如紐約時報說的:”是小說、是童話、是文學批評…”我完全看不出所以然來。至於什麼叫做文字的變奏,就讓我更懵懂了。
亞庫班公寓/ Alaa Al Aswany (3.5/5)
號稱是阿拉伯世界最暢銷的小說,我認為故事性還好,當然設定的主題也以平民百姓為主,或許是這原因造成暢銷。可惜在於有些故事線條沒有發展完整。
擁有太多愛情的男人/Wilhelm Genazino(3.5/5)
周旋在三個女人間的男人,不曉得該怎麼取捨,放下又是什麼滋味?這本書獻給全天下幼稚的男人XD
不用讀完一本書/Pierre Bayard(4/5)
雖然作者告訴大家不見得要讀完一本書才能討論一本書,但是自己基礎閱讀的書目還是要夠多才有辦法有迅速掌握一本書的精神與定位的能耐。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老話:書到用時方恨少,廣告說沒事多喝水,在這邊還是要奉勸大家,沒事多讀書。
女教授應召實錄/Jeannette Angell(3.5/5)
應召女郎怎樣看待他們的職業?從一個親自下海的教授中,可以看到那條清楚的界線,尤其在書中描述到她曾經碰到一個老友,結果見面後竟然那個朋友脫下褲子來要她服務的時候,她甩頭就走的情況(因為那不是她的上班時間)。這本書雖然話題有點麻辣,但我認為看起來並不會因為主題的關係讓人坐立難安。
維梅爾的帽子/Timothy Brook(4/5)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從畫裡看歷史線索。繪畫其實是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背景、經濟狀況,甚至還有宗教信仰、政治目的等方面,所以這本書從很多的細節去看畫,主要是討論當時的貿易經濟現象。雖然對於經濟這方面的問題我興趣不大,但是透過繪畫洩漏的機密相互搭配閱讀,還是讓我看完這一連串原本應該覺得索然無味的主題。
My Life in France/Julia Child(3.5/5)
我很少看回憶錄,尤其還是原文的回憶錄。這本書衝著之前看美味關係這部電影,然後對Child好奇所買。書中的文字可以感受到Child那個爽朗直率的個性,還有他在廚藝教學外多彩多姿的生活。
其他:
我實在覺得這三本書有他們的獨特性與相關性,所以不以上面的歸類作區分,直接另外寫在最後的部份。
換取的孩子/大江健三郎 (4/5)
蒙馬特遺書/邱妙津 (4/5)
人間失格/太宰治 (4/5)
這三本書都可以視作作者的半自傳作品,三部作品都跟死有關(其中兩部應該算是遺作),大江的作品寫的是導演伊丹十三的自殺,換取的孩子這個想法應該也是靈光乍現而得,卻也是整部小說的中心想法,很精采的連結。邱的蒙馬特遺書表現出那種感情失去後的痛苦以及人格的病態,如手術刀般的層層劃開,沉重得無法呼吸。太宰治這部代表作,尤以”前言”的那三張照片的描述最精采,未死而如死的詭譎樣貌,帶領出毛骨悚然的陰森,一個之所以不能為人的人,大概是命定的吧。
- Jul 11 Sun 2010 16:29
軍旅閱讀紀錄(2/2)
close
翻譯作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