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間條件從十年前第一部上演以來,這中間不曉得加演過多少次,也早就不曉得聽過多少好評,今年在城市舞台從五月開始,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連續演出,不知不覺也跟著這樣看到最後,幾乎以一週一齣的頻率觀賞,除了中間端午節那星期回家所以把人間三的票賣掉以外。

人間條件.jpg
(圖片取自綠光劇團網頁)

人間一呈現的是台灣最典型那個許多老一輩中印象的台灣(或者幾乎我們小時候多少也有那樣的經驗)。儘管這部戲中插科打諢的笑料不少,整個戲劇的節奏在快慢的調控中也都相當適切,阿嬤的“千萬要幸福“的叮嚀也讓人鼻酸感動,但老實說人間一並不是這系列中我最喜歡的作品。但是這部作品真的用很歡樂的方式去包裝一個“感恩“的主題,對於十年前不見得這麼多人會進劇場看戲的背景下,或許提供一個有利的誘因。我喜歡黃韻玲在這齣戲中那個阿嬤跟少女間的角色切換,而這部作品大概開啟了她演舞台劇的契機,變成這個系列的固定班底。

人間二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去鋪陳一個“義氣“的故事,林美秀演的yuki阿嬤把那個年代的台灣女人詮釋得入木三分,一個女人,年輕的時候碰到自己所愛的人沒有辦法長相廝守,因為父親的政經策略逼得她跟一個有名望地位的人結婚。我還記得那幕兩個人的新婚拜堂,用個簡單到不行的背景還有廉價的喜慶音樂,不曉得是不是帶有著諷刺涵義的,換上白紗的這對新人(年輕的yuki是黃韻玲演的)從兩邊走出來,面對著觀眾、鞠躬,匆匆的就進入下一個場景:洞房與丈夫對妻暴力相向。被丈夫身體上的暴力折磨外,還要接受他在外捻花惹草的現實,小三都已經生下孩子來到家裡,yuki即便是內心受創,也只能偽裝出堅強的外表,把這些擋在人生道路前的荊棘一刀刀劈開。寄望於兒女成材,卻失望大過於其他,三個兒女碰面就是不斷的吵架,反而是美國回來的孫子貼心。即便那個辜負他一切的男人晚年中風半身不遂,也還是她一輩子的“牽手“。晚年再度碰到年輕時所愛的武雄,那種愛早已昇華,已經不可能也不需要拋夫棄子的追求在一起的幸福。義氣雖然是這個故事想要包裝的主題,但是我飄在腦海裡的完全都是“宿命“兩字。

我一直都不會忘記在國中時候讀吳晟的那首詩:

“只因這是生命中
最沉重
也是最甜蜜的負荷“

在那篇課文中,我第一次聽到“宿命“這個詞。後來的不知不覺,覺得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註定好的,我也就這樣接受了宿命的理論,很多時候變得是被動的把自己的狀態準備好,然後等著該是自己的東西上門。我一直相信,該是自己的總有一天會掉到自己頭上來,若不是自己的強求也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沒命受。

離題了。但是台灣女性的認命,真的是撐起了許多人的記憶,也撐起了這塊土地的許多歷史。

如吳導所說,人間四是他對知識份子的一個反思。美女、美真兩姐妹是要反應在台灣早期艱苦的家庭,通常會投注所有的資源給比較會讀書的那個小孩,但是這些比較會讀書的小孩,長大後不見得真的成為家庭的支柱。整齣劇呈現的是一種都會的冷漠與疏離感,對於很多從鄉下來到大都市唸書或者發展的人,應該都有相當深刻的體會。有時候我覺得就像林美秀演的美女一樣,大剌剌的很直接的想對人家好,然後對於未來也不會想太多,至少踏實的按部就班;但有時候又像黃韻玲演的美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下,希望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很多場景與情節的描述真的是血淋淋的想要撥開知識分子內心的那種陰暗面,是一種反思的痛苦。下半場的情緒起伏極大:美真勾引喜歡美女的保全表現出來的心機,與美女看到這個保全光溜溜從自己房間出來的畫面,那種幾近絕望嘶吼出的對白,讓人看得心如刀割。而美女上吊的場景,有突然被嚇傻的感覺,因為在我印象的吳念真應該不是會寫這種灑狗血劇本的人。還好,這段場景只是美真的夢境,現實生活中的美女依舊還是用著樂觀的態度繼續向前,而美真是否有所改變?

吳導在謝幕的時候說了這段話:“知識份子要感同身受很簡單,但是要改變很難。“台下也爆出了笑聲,可能帶著尷尬也可能是種“講得真貼切“的心情。四集的人間條件演完,私心地期待第五集的出現,不曉得又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滿滿的感動?

人間系列的平實與真誠,是淡雅而可細細品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