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指揮/ 呂紹嘉
女高音/ 艾琳‧希歐林 (IRENE THEORIN)、林玲慧、林孟君
次女高音/ 陳興安
女中音/ 翁若珮
男高音/ 朴基天(KI-CHUN PARK)
男中音/ 巫白玉璽
男低音/ 李曉良
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大校友合唱團、蔚藍之聲合唱團、華新兒童合唱團
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距離上次聽馬八的現場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2005年七月),馬勒八號的那種神性的震撼,每次聽CD時都已經讓人深陷無法自拔,而六年前的現場演出,整場轟隆巨響的銅管讓人感覺到這首樂曲的爆發力,而呂紹嘉在國慶這天的指揮,帶來的是更多層次宗教性。兩次的演出各有優缺點,但是都讓人動容。

1119816232.jpg

第一樂章的開頭,指揮數了四個(應該是)預備拍(動作非常明顯),結果管風琴出來四拍後合唱團進來,在那個當口下指揮雖然指得很用力,但樂團的速度突然就被拖慢,造成一個很奇怪的落差,雖然如此,整場的演出還是瑕不掩瑜。第一樂章一連串的轟然巨響,照裡來說應該是高潮迭起,但是我反而沒有很大的感覺,當然每每Theorin跟Park進入時,他們的聲音都極具有穿透性,尤其是Theorin,雖然樂團與合唱團的聲音火力全開,但他的聲音就能夠中氣十足的凌駕於上,不愧是華格納的女高音,在德國的那一年我在德國科隆歌劇院就聽過他唱的Brünnhilde這個角色(女武神與諸神黃昏),雖然那時候不覺得他的砲火有如此猛烈,但是她的聲音是有細緻美的。樂章結束前的結尾,四樓左側有幾把銅管出現,共同營造出熱烈的效果,不過總覺得銅管表現不大穩定,比起之前NSO的音樂會還要更不穩,也缺乏那種逼人的氣勢。

第一樂章演完,觀眾席中傳來零星的掌聲(讓我坐如針氈),樂團有一部分的人員進場,原本在合唱團前的獨唱家們,也移動到樂團前方。只是我還沒有那麼深刻的感動,但沒有料到第二樂章竟然是能如此感人。

這是第一次我好好的拿著馬八第二樂章的歌詞,跟著音樂一路閱讀聆賞。這個樂章的音樂層次營造非常細膩唯美,第一段的器樂演奏呈現的堆疊,具有完美的條理鋪陳,然後慢慢的引導合唱團進入。我記得呂紹嘉在九月的講座中提到馬勒第八號可以視為他的彌撒曲,也不曉得誰說過馬勒的音樂不只寫美的東西也寫醜陋的東西,他的音樂就像是宇宙般的廣泛囊括。但是我覺得這首作品表現的是一種純然的宗教美,在他其他交響曲終可能會出現的不和諧和弦,在這部作品中幾乎沒有出現,而這個樂章的演出只能說大家都恰如其分的表現出最美好的音樂,隨著音樂與文字的鋪陳,內心的震盪是越來越劇烈。

雖然聖母這個角色只有兩句歌詞:
Komm! Hebe dich zu höhern Sphären! (來吧,你往更高處飛升)
Wenn er dich ahnet, folgt er nach. (當他知道你在此,就會跟隨著你)

安排在三樓的右側唱出這段具有承先啟後的文字,這種從天降臨的設計在交響曲營造樂劇的氛圍,當然林孟君唱得很好,不過要是可以像某些演唱會吊鋼絲,或者像曾經看過的魔笛中”夜后”唱那段花腔時從高處降臨的那種氣勢,那段勢必更加動人且具有畫面性。

但是第二樂章的表現再怎麼美,最令人震撼的還是在終曲”Alles Vergängliche”這邊,合唱團不斷的堆疊(Zieht uns hinan),突然間一個急踩煞車,重新管風琴與合唱創造出的莊嚴肅穆,唱出” Alles Vergängliche”,在那個瞬間真的會讓人感動落淚,一種像要升天的感動,當時候抓著節目單的手是微微在抖動的,而我也永遠忘不了在那個瞬間,音樂的美好。雖然安排在四樓左上方的銅管感覺已經很賣力在吹了,但是還是沒有辦法成功塑造出那種前後夾擊的音響,缺乏一種逼人的震撼力,這大概是整場音樂會的致命傷。但是只要能夠記住那個美好的瞬間,也就夠了。

我可能沒有真的那麼著迷於馬勒的所有作品,但無疑地,第八號絕對是讓人無法割捨的。

PS.這幾年的國慶幾乎都跟音樂會度過。2008年是簡文彬跟朱苔麗的演唱,2009年在當兵所以沒有聽,2010年是Herbig指揮的貝多芬合唱交響曲與合唱幻想曲。或許已經變成習慣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