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2008年第一次到西班牙旅行後,就念念不忘這個國家的風格,而對於自己當初沒能排入Andalusia的行程耿耿於懷。對於這個區域總帶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跟從未去過回教世界國家,而這裡又是西班牙全境最多回教文明遺跡的地方有關。相對來說我們對於基督教文明的熟悉度大於回教文明許多,這也是造成為什麼世人對於這個神秘世界有較多誤解的原因。雖然暫時沒有到中東旅行的計畫,但能到Andalusia看看也是好的。
冬日的Andalusia的街頭,處處都可見橙樹結實纍纍的景象,這大概是除了著名景點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西班牙的冬天氣溫不特別低,晚上可能到攝氏四五度,但白天大約都還有十六七度的適中溫度,加上晴朗的天空,這些結實纍纍的地中海柳橙看起來就是這麼的垂涎欲滴。但是這些種在路邊裝點用的橙樹,卻鮮少看到有鳥兒啄食果實。我們看著果樹垂涎三尺,所以有一天很高興在路上看到剛掉下來的果實,就馬上撿起來,撥開的時候才叫苦連天:皮很厚。裡頭的果實並不像我們所以為的柳橙鮮嫩多汁,籽很多、白膜帶著苦味、入口後連三酸,吃得咬牙切齒,在微涼的天氣裡,更是透心涼(寒)。所以往後在路上看到這些美艷的果實再也不存任何無謂的幻想,默默的拿起相機欣賞它們就好。後來在Granada那邊看到柿子樹,又是那樣鮮紅欲滴的感覺,結果沒有想到出乎意料的好吃(朋友說的,我對於這些果實興趣缺缺)。看來是因為之前的柳橙陰霾太深,造成預期的反差吧。
按照旅遊順序是從Cordoba,前往Sevilla、Malaga、Granada再到Valencia,當然Valencia已經不屬於Andalusia的範圍。初入Cordoba就體會到回教文化的影響,雖然大街上的建築房舍就如同一般小鎮,但走入後各棟獨立的小庭院(Patio),鋪著小塊的磁磚,用規則的幾何形狀拼貼出各式圖案,頓時有進入“碎形“世界的錯覺,馬賽克的藝術除了在天主教世界的教堂建築中發揚光大,也不可忽略回教世界對於此技法的純熟運用,顏色上少見大紅大黃,但是紫藍綠橙等色飽和呈現,讓人一目了然文化的差異。
大概不會有太大的異議,最具特色的建築應該就是Cordoba的Mezquita。雖然是當地的主教宗座堂,但卻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建築風格從外觀就可以看出跟傳統天主教堂尖塔或者圓頂的風格不同,到內部後才更是讓人覺得驚奇。成千上百的矮拱塗上規則的幾何彩繪,讓裡頭的空間充滿肅穆的壓迫感,但是走在裡頭是一種滿滿的興奮之情,因為原本只能在書上或者網路上看著照片的場景,終於可以親眼目睹,去體會文明的偉大。沿著周邊一個個小的禮拜間(像天主教堂的Chapel),頂上華麗燦爛的藻井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典型的清真寺設計,卻在中間的部份整個挖開挑高,天主教堂的設計毫無妥協的在這邊展開:管風琴、穹頂、神職人員的座位、唱詩般的位置等一應俱全,撇開剛剛看到的清真寺設計光線稍嫌昏暗,這邊的光線透過穹頂射入,高聳的空間營造出全然不同的新風貌。這樣fusion風格的建築雖然感覺奇怪,但也不會真的格格不入,反而成為這座教堂的特色。之後雖然也陸續看到這樣混搭風的建築,大多數都是結合回教風格的高塔(拜樓,如Sevilla主教堂的 La Giralda),但混搭得如此徹底的,我想無人能出其右。不過混搭不代表真的混搭,而是代表不同政治勢力與文明的消長,所以看來中正紀念堂一下又改民主紀念館或者自由廣場的也不足為怪,只是反映政治勢力的消長而已。畢竟要有代表性的地方才會有這樣的變遷,若無,早就挖土機開挖剷平一切,哪裡還輪得到modification啊。
若真要挑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點,那麼拿來壓軸的阿罕布拉宮絕對令人滿意。該宮殿的參觀規矩有點複雜,最精華的部分有規定參觀的時間,必須準時在那個時間於入口處排隊陸續進入,而其他區域的票分上下午場,若在時間內沒有踏進這些參觀景點,過了參觀時間也就不准再進入了,也就是阿罕布拉宮的各點最多也就只能逛半天。這個令人目幻神迷的地方,早就有作曲家Tárrega為了他寫了一手吉他獨奏曲阿罕布拉宮的回憶(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而Granada這個城市,也有一首曲子(Agustin Lara所做)以他為名,墨西哥作曲家所作,充滿著熱情洋溢的拉丁風格,一開頭就唱出:
„Granada tierra soñada por mí. (Granada, 我陷入你的魔力之中)
Mi cantar se vuelve gitano cuando es para ti. (要是你會說話的話,不曉得會告訴我們多少迷人的故事)“
衝著這麼多音樂作品描寫這令人迷幻的地方,說什麼來到Andalusia也不能放過此處。除了觀光客匯聚的阿罕布拉宮,西班牙作曲家Falla的家也在這邊,這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景點,從阿罕布拉宮下山的路上的山坡上,一次頂多四五名遊客入內參觀,導覽雖然會講英語但有口音所以也不是很容易聽懂,但是看到作曲家的家裡有好多藥罐子、帽子,當然還有鋼琴跟寫字檯,這個工作間就面對著Granada的市區,可以俯瞰市街傍晚華燈初上的景緻。想著想著,也羨慕著作曲家的這般生活了。這種家庭式的老屋還有個有水池的庭院,跟宏大的宮殿風格大異其趣,但我都喜歡,甚至這樣的老屋更有人味,想想很多名作都從這邊出來的, 不得不對這種平凡中的偉大肅然起敬。
Sevilla的鬥牛場應該是最不具回教風格的景點。比才的卡門故事背景就是在塞維亞的煙草工廠(現在已經是塞維亞大學),鬥牛場的黃沙與紅色的檔板,成千上萬的座位,雖然導覽的一群人不過二三十,在偌大的鬥牛場間顯得冷冷清清。Bizet的鬥牛士之歌威風凜凜,跟這樣的場景就這樣密合在一塊,看著這樣的場景,腦中迴盪著這些音樂片段,另外一個畫面就這樣浮起:鬥牛士拿起紅布與鬥牛對峙,場邊的觀眾瘋狂的叫囂,優雅的身段晃著紅布激怒著牛,在鬥智又鬥力的過程中,最終拿出了象徵勝利的短刀往牛身上刺去。場上依舊黃沙滾滾,但從牛身上滲出的深紅鮮血染黑了黃沙,孤伶伶的身影與垂死的生命就是這個鬥牛場上的一小點而已。大家的目光在勝利的鬥牛士上,如英雄式的歡呼排山倒海而來。雖然殘忍,但總覺得終其一生一定要進鬥牛場去看一場鬥牛賽,那像是一種致敬:為在這個場上犧牲的牛隻、犧牲的人們,還有這個文化到今天面臨存廢的辯論。不過鬥牛文化存廢還牽扯到政治的意識形態問題,一旦和政治有所關聯,很多善意的討論也就變得貌似偽善。
但我還是想看場鬥牛,有機會的話。
離開Andalusia後文化衝擊就不那麼明顯。不過Valencia的科學藝術之城這些鯊魚造型的建築倒是很有意思,聽說是不曉得舉債多少億歐元完成的”類蚊子館”。不曉得平常觀光客多少,不過我們去的那天實在不算多,在此就略過不提了。
令人著迷的安達魯西亞!或許它有這樣的魔力如同京都一般,讓我流連忘返,而又想要舊地重遊吧。
冬日的Andalusia的街頭,處處都可見橙樹結實纍纍的景象,這大概是除了著名景點以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西班牙的冬天氣溫不特別低,晚上可能到攝氏四五度,但白天大約都還有十六七度的適中溫度,加上晴朗的天空,這些結實纍纍的地中海柳橙看起來就是這麼的垂涎欲滴。但是這些種在路邊裝點用的橙樹,卻鮮少看到有鳥兒啄食果實。我們看著果樹垂涎三尺,所以有一天很高興在路上看到剛掉下來的果實,就馬上撿起來,撥開的時候才叫苦連天:皮很厚。裡頭的果實並不像我們所以為的柳橙鮮嫩多汁,籽很多、白膜帶著苦味、入口後連三酸,吃得咬牙切齒,在微涼的天氣裡,更是透心涼(寒)。所以往後在路上看到這些美艷的果實再也不存任何無謂的幻想,默默的拿起相機欣賞它們就好。後來在Granada那邊看到柿子樹,又是那樣鮮紅欲滴的感覺,結果沒有想到出乎意料的好吃(朋友說的,我對於這些果實興趣缺缺)。看來是因為之前的柳橙陰霾太深,造成預期的反差吧。
按照旅遊順序是從Cordoba,前往Sevilla、Malaga、Granada再到Valencia,當然Valencia已經不屬於Andalusia的範圍。初入Cordoba就體會到回教文化的影響,雖然大街上的建築房舍就如同一般小鎮,但走入後各棟獨立的小庭院(Patio),鋪著小塊的磁磚,用規則的幾何形狀拼貼出各式圖案,頓時有進入“碎形“世界的錯覺,馬賽克的藝術除了在天主教世界的教堂建築中發揚光大,也不可忽略回教世界對於此技法的純熟運用,顏色上少見大紅大黃,但是紫藍綠橙等色飽和呈現,讓人一目了然文化的差異。
大概不會有太大的異議,最具特色的建築應該就是Cordoba的Mezquita。雖然是當地的主教宗座堂,但卻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建築風格從外觀就可以看出跟傳統天主教堂尖塔或者圓頂的風格不同,到內部後才更是讓人覺得驚奇。成千上百的矮拱塗上規則的幾何彩繪,讓裡頭的空間充滿肅穆的壓迫感,但是走在裡頭是一種滿滿的興奮之情,因為原本只能在書上或者網路上看著照片的場景,終於可以親眼目睹,去體會文明的偉大。沿著周邊一個個小的禮拜間(像天主教堂的Chapel),頂上華麗燦爛的藻井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典型的清真寺設計,卻在中間的部份整個挖開挑高,天主教堂的設計毫無妥協的在這邊展開:管風琴、穹頂、神職人員的座位、唱詩般的位置等一應俱全,撇開剛剛看到的清真寺設計光線稍嫌昏暗,這邊的光線透過穹頂射入,高聳的空間營造出全然不同的新風貌。這樣fusion風格的建築雖然感覺奇怪,但也不會真的格格不入,反而成為這座教堂的特色。之後雖然也陸續看到這樣混搭風的建築,大多數都是結合回教風格的高塔(拜樓,如Sevilla主教堂的 La Giralda),但混搭得如此徹底的,我想無人能出其右。不過混搭不代表真的混搭,而是代表不同政治勢力與文明的消長,所以看來中正紀念堂一下又改民主紀念館或者自由廣場的也不足為怪,只是反映政治勢力的消長而已。畢竟要有代表性的地方才會有這樣的變遷,若無,早就挖土機開挖剷平一切,哪裡還輪得到modification啊。
若真要挑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點,那麼拿來壓軸的阿罕布拉宮絕對令人滿意。該宮殿的參觀規矩有點複雜,最精華的部分有規定參觀的時間,必須準時在那個時間於入口處排隊陸續進入,而其他區域的票分上下午場,若在時間內沒有踏進這些參觀景點,過了參觀時間也就不准再進入了,也就是阿罕布拉宮的各點最多也就只能逛半天。這個令人目幻神迷的地方,早就有作曲家Tárrega為了他寫了一手吉他獨奏曲阿罕布拉宮的回憶(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而Granada這個城市,也有一首曲子(Agustin Lara所做)以他為名,墨西哥作曲家所作,充滿著熱情洋溢的拉丁風格,一開頭就唱出:
„Granada tierra soñada por mí. (Granada, 我陷入你的魔力之中)
Mi cantar se vuelve gitano cuando es para ti. (要是你會說話的話,不曉得會告訴我們多少迷人的故事)“
衝著這麼多音樂作品描寫這令人迷幻的地方,說什麼來到Andalusia也不能放過此處。除了觀光客匯聚的阿罕布拉宮,西班牙作曲家Falla的家也在這邊,這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景點,從阿罕布拉宮下山的路上的山坡上,一次頂多四五名遊客入內參觀,導覽雖然會講英語但有口音所以也不是很容易聽懂,但是看到作曲家的家裡有好多藥罐子、帽子,當然還有鋼琴跟寫字檯,這個工作間就面對著Granada的市區,可以俯瞰市街傍晚華燈初上的景緻。想著想著,也羨慕著作曲家的這般生活了。這種家庭式的老屋還有個有水池的庭院,跟宏大的宮殿風格大異其趣,但我都喜歡,甚至這樣的老屋更有人味,想想很多名作都從這邊出來的, 不得不對這種平凡中的偉大肅然起敬。
Sevilla的鬥牛場應該是最不具回教風格的景點。比才的卡門故事背景就是在塞維亞的煙草工廠(現在已經是塞維亞大學),鬥牛場的黃沙與紅色的檔板,成千上萬的座位,雖然導覽的一群人不過二三十,在偌大的鬥牛場間顯得冷冷清清。Bizet的鬥牛士之歌威風凜凜,跟這樣的場景就這樣密合在一塊,看著這樣的場景,腦中迴盪著這些音樂片段,另外一個畫面就這樣浮起:鬥牛士拿起紅布與鬥牛對峙,場邊的觀眾瘋狂的叫囂,優雅的身段晃著紅布激怒著牛,在鬥智又鬥力的過程中,最終拿出了象徵勝利的短刀往牛身上刺去。場上依舊黃沙滾滾,但從牛身上滲出的深紅鮮血染黑了黃沙,孤伶伶的身影與垂死的生命就是這個鬥牛場上的一小點而已。大家的目光在勝利的鬥牛士上,如英雄式的歡呼排山倒海而來。雖然殘忍,但總覺得終其一生一定要進鬥牛場去看一場鬥牛賽,那像是一種致敬:為在這個場上犧牲的牛隻、犧牲的人們,還有這個文化到今天面臨存廢的辯論。不過鬥牛文化存廢還牽扯到政治的意識形態問題,一旦和政治有所關聯,很多善意的討論也就變得貌似偽善。
但我還是想看場鬥牛,有機會的話。
離開Andalusia後文化衝擊就不那麼明顯。不過Valencia的科學藝術之城這些鯊魚造型的建築倒是很有意思,聽說是不曉得舉債多少億歐元完成的”類蚊子館”。不曉得平常觀光客多少,不過我們去的那天實在不算多,在此就略過不提了。
令人著迷的安達魯西亞!或許它有這樣的魔力如同京都一般,讓我流連忘返,而又想要舊地重遊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