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SO開季以來的幾場音樂會大概都聽了,曲目的安排上也一年比一年深入,對於開拓樂團的曲目視野或者對於聽眾打開耳朵接受更多元的音樂,都有相當的幫助,雖然不見得觀眾會領情於這樣的曲目安排,因為就我觀察除了第一年呂紹嘉接任總監時候的超高票房外,接著兩年的票房似乎都沒有這麼滿,可能大約在八成左右。只是在這樣的安排下卻只有這樣的票房,想來還是覺得有些可惜,當然比起以前那種票房(約十年前之類的),現在當然是已經好太多了。

Desktop

四場音樂會曲目:
09/21 LIGETI: Concert Românesc, KHACHATURIAN: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PROKOFIEV: Excerpts from Romeo and Juliet Suites
09/29 DEBUSSY: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33 (arr. for trumpet), FRANCK: Psyché, RAVEL: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o.2
10/05 ROKOFIEV: Visions fugitives (arr. by Rudolf Barshai), Violin Concerto No.1, RIMSKY-KORSAKOV: Scheherazade
10/19 PROKOFIEV: 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op.33,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MUSSORGSKY: Songs and Dances of Death (orchestrated by D. Shostakovich),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9

到目前為止的四場音樂會風格各異,精采程度不一,也很難比較孰優孰劣,基本上NSO目前的水準已經相當穩定,大致上不會有因為指揮產生表演落差的問題,早年常有總監指揮演出水準很好但是客席指揮就演得亂七八糟的情況出現。

若要論四場協奏曲,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第一場由Khachatryan演出的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與獨奏的小提琴家同樣都是亞美尼亞人,雖然存在於不同的時代,但是那種在地的詮釋就是有一種獨到的貼切,或許是一種人親土親的親切感。這首作品濃厚的民謠風格,雖然遵守著古典規範創作,但就是開拓出另外一種視野。律動是決定詮釋風格是否道地的另一項要素,曾經焦元溥就提到呂紹嘉總監雖然不會匈牙利語,但在詮釋Bartok的作品時可以準確的按照匈牙利語的重音進行樂句分段。Khachaturian使用豐富的民族音樂元素編寫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在指揮的豐富經驗下、小提琴道地詮釋與精湛技巧下,只能說暢快淋漓,開季音樂會能有這樣的演出,算是聽眾賺到。同樣是小提琴協奏曲,曾宇謙與簡文彬搭檔演出的Prokofiev小協雖然也是精采,技巧上沒話說,但是他的詮釋方式就稍嫌直接與稚嫩,或許跟他年紀尚輕有關。安可曲選的是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中的其中一首,當然這樣的炫技作品對他來說並不算是什麼困難事。Nakariakov的演出讓我重溫第一次聽他演出時的那種驚奇與崇拜,洛可可變奏曲由翼號(Flügelhorn)演奏,同樣作為高音部的樂器,Nakariakov依舊以不刺耳並溫柔的聲音與精湛的技巧,讓人聽得意亂情迷,這些樂器在他手中操弄起來,聲音都有黃金般的色澤,我想放眼當今樂壇,也大概只有他有這般能耐。四場協奏曲中我反而不是很喜歡Lazić 帶來的Rachmaninov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樂團的演出相對來說平穩無奇,但獨奏的部份常常因為過多的動作干擾視覺(可能甚至也干擾了演出的流暢性),加上有很多地方處理的細膩卻怪異,有種呼吸不大順暢的古怪。雖然這首鋼琴協奏曲是相當有名的作品,但真正現場演出的機會不算多,因此雖然Lazić詮釋詭異,能夠聽到現場的演出還是令人覺得高興。不過總是不帶期待的作品有出人意表的演出,這場音樂會下半場由Askar Abdrazakov演出的Mussorgsky連篇歌曲”死之歌舞”,反而讓人印象深刻,四個片段描述嬰孩、少女、醉漢與軍官之死,Abdrazakov尤其在後面兩個片段首先精采的表現了醉漢那種腳步不穩,有些錯亂瘋癲的精神狀態下產生的美夢幻影,接著以厚實的聲線呈現戰場中的激烈戰況、死亡的形象。除了第一個片段在聆聽時沒有完全進入狀況(這部作品我不熟)以外,後面的三個片段相當引人入勝,隨著旋律的線條心緒也隨著波動,有種意外的收穫。

Prokofiev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選曲作為開季的曲目當然有其戲劇張力,不過我最喜歡的詮釋應該是簡文彬指揮的天方夜譚。天方夜譚中有幾個片段描述著航海的景象,在他的手勢推波助瀾之下,頗有一種海賊王“我們就在偉大的航道上“的感覺。Rimsky-Korsakov在海軍服役三年,也因此產生這首作品的靈感,小提琴獨奏的主題貫串整部作品,代表每晚為國王講故事的女子Scheherazade,充滿東方世界的神秘感,串聯各片段的延伸主題。由於音響效果的精采豐富,因此演譯起來也很容易吸引人,再加上樂團演出的凝聚力高、畫面諧和,我認為是表現相當完整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這麼多年下來,從原本對這個樂團興趣缺缺,到後來年輕的簡文彬接任總監,連著幾年推出發現貝多芬、馬勒、蕭士塔高維契系列,到後來Herbig接手,再進入現在的呂紹嘉時代,他們的聲音變得自信飽滿,那是一種讓人驚奇的感覺,也讓人更心甘情願買票進場聽音樂會,畢竟NSO在台灣演出有主場優勢,比起一些外國樂團來台灣無法完全發揮實力(或者有時候演爆了)相比,這樣的價格實在是便宜實惠。

希望他們有著如同長跑的耐力,年復一年,陪伴著我們繼續探索古典音樂的美好與奧妙。

p.s. 有關音樂廳的座位:我自己喜歡四樓的中間,那算是視野最佳而且上方沒有天花板壓住的好位置,只是離舞台的距離較遠,比較沒有辦法清楚看到演出者的神情,但就聲音而言絕對是完美的。最近有幾次坐二樓後方的位置,可能國高中學生太多(靜不下來聽音樂),或者有些白目者聽音樂會不關手機(即便是震動也很惱人),加上天花板的高度很低,所以噪音很容易就在空間中傳播,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我想以後還是專心買四樓的位置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illi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